本研究對中關村“1+6”政策及其配套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跟蹤分析,具體包括政策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政策的完善建議。研究發現,中關村“1+6”系列改革試點政策相關的配套政策不斷完善,對已到期的稅收優惠政策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均出臺了新的延期政策,進一步打通了科技經濟價值鏈,加速了創新資源的集聚;但與此同時,政策在國有科技成果無形資產管理體制方面仍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在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入股給予個人股權獎勵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方面仍存在政策銜接困難,促進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的落實還未能充分激發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本研究建議,進一步增強稅收政策的可操作性,探索建立獨立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體系,區分項目類別和承擔單位類型實施不同比例的間接費用補償,建立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實施效果的長效跟蹤評估工作機制等。
全文 >為了幫助北京把握全球3D打印技術發展機遇,立足北京經濟、產業優勢,遵從產業特性與市場規律引導,搶占3D打印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力爭把3D打印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開展了北京3D打印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研究報告從近年來3D打印技術的國內外發展情況入手,首先從技術和產業兩方面闡述了發展3D打印技術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詳細研究了國內外3D打印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而后從重點發展領域、產業鏈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北京市3D打印產業的發展路徑,并對比國內外技術發展情況提出應冷靜面對3D打印技術發展熱潮表象下產業發展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報告最后從政策引導、市場推廣、產業鏈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引進和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產業聯盟建設等方面為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提出了建議。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自1990年成立以來,基金規模持續擴大,優秀成果不斷涌現,人才培養初見成效,合作交流日趨廣泛,服務支撐首都發展。在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出臺《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構建基金管理制度體系,推進制度建設;依據“尊重科學、發揚民主、激勵創新、凝聚資源、服務首都”的方針,采取“宏觀引導、自主申請、平等競爭、同行評審、擇優支持”的機制,促進管理創新;圍繞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確定優先研究領域和重點研究方向;按照北京市科技發展總體部署和國內外科技前沿動態,編制項目指南,加強基金項目宏觀戰略引導;理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技計劃的關系,實施基金成果價值利用;設立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建立人才長效培養機制。未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將繼續定位提升首都基礎研究能力,推動原始創新發展,加強基礎研究的前瞻性,提升原始創新的能力;優化基金資助結構,服務首都社會經濟建設;爭取社會關注扶持,促進應用基礎研究發展;建立連續資助和項目推薦機制,推進科學基金成果價值利用;創設科學基金成果對接論壇,推進信息交流與成果對接。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