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在常規的“首科指數”研究之外,還針對首都科技創新發展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開展了一些專題研究,并根據研究重點,將整體研究成果分為指數篇、戰略篇、京津冀協同創新篇、產業篇和政府治理與改革篇。每一篇分別圍繞主題,從不同角度、不同研究層面為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決策支撐。
全文 >近年來,針對北京市存在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城市病”主要問題,北京市科技部門牽頭,會同市相關部門,加強科技創新支撐力度,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以企業為主體,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組織關鍵技術研發、核心產品研制、重點裝備開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有效地支撐了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
本文主要從智能交通、空氣污染治理、純電動汽車推廣、水資源利用和垃圾資源再利用等領域介紹科技成果的應用情況,從案例角度揭示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科技創新在營造天藍、水綠、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中發揮的作用。
北京作為一個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如何讓它安全、高效運轉,需要城市管理者考慮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每個方面。近年來,北京城市建設不斷提速,在精細化管理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粗放式發展的問題依然嚴峻。當壓力越來越大,科技的支撐作用開始凸顯。北京市重點支持城市精細化管理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當前,首都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在全國領先,但是精細化管理的政策體系還不完善,整體格局尚未形成,面臨的形勢也日益嚴峻。本文主要從首都城市精細化管理政策體系所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創新“1+5+1”的首都城市精細化管理體制機制的對策建議。
當前,首都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任務已經明確,城市管理水平在全國領先,近年來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應該承認首都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政策體系還不完善,整體格局尚未形成,面臨的形勢也日益嚴峻。具體來說,還存在十個方面的問題:重建設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重地上輕地下、重經驗輕標準、重預案輕預警、重集中統籌輕分層響應、重單兵作戰輕部門聯動、重行政命令輕制度建設、重政府管制輕公共參與、重安全保密輕信息公開。解決這些問題的難點在于信息集成難、資源整合難、應急聯動難和條塊結合難,深層次的原因是認識不足、規劃缺位、標準滯后、缺乏統籌和體制不順。基于以上分析,在總結國內外先進經濟的基礎上,提出創新“1+5+1”的首都城市精細化管理體制機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