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4》介紹
2014年,“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在常規的“首科指數”研究之外,還針對首都科技創新發展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開展了一些專題研究,并根據研究重點,將整體研究成果分為指數篇、戰略篇、京津冀協同創新篇、產業篇和政府治理與改革篇。每一篇分別圍繞主題,從不同角度、不同研究層面為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決策支撐。
(一)指數篇
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研究構建了科技創新發展指數體系,連續、動態地跟蹤和度量首都科技創新發展的進展情況,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了首都科技創新發展的成效。2014年,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研究主要包括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指標體系的完善、指數測算和專欄分析等方面。總體看,2005-2013年,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得分從2005年的基準分60分,增長到2013年的87.96分,科技創新發展總體呈現出平穩上升態勢。
(二)戰略篇
自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明確了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以來,首都各界高度重視這一戰略定位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戰略篇從強化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戰略選擇,把握“五個結合”,改革目標、路徑和舉措,改革思考,基礎研究,科技創新貢獻率,評價思路與指標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三)京津冀協同創新篇
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形勢,2014年8月,以首科院為平臺,京津冀三地共同簽署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框架協議,建立定期溝通機制。三地研究機構共同針對創新發展戰略高地、創新共同體、創新機制與著力點、創新網絡、創新政策以及生物醫藥產業、半導體照明產業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評價體系研究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產生的一批研究成果,既為國家層面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頂層規劃提供了支撐,更為三地凝聚共識、理清思路、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提供了決策參考。
(四)產業篇
為促進首都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符合首都科學發展的產業結構,本篇首先從整體層面對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及基地形成機制、發展現狀及布局進行研究;在具體產業發展方面,專題遴選了北京能源互聯網、無人機與航空應用服務、智能機器人、大數據助推高端裝備、移動通信(4G)、能源消費、生物醫藥以及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深入開展了有關產業政策、發展路徑、技術創新等研究。這些研究不僅從政策層面對產業發展進行了有效探討,還將對未來首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起到決策支撐。
(五)政府治理與改革篇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依法治國的發展戰略,遵循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建設成為關鍵。本篇側重針對政府治理和體制改革的相關研究,主要針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科技創新管理模式探索、科技法制建設、社會組織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創新資源共享、創新政策體系等進行了深入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將對更好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