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1月23日上午,“2021首科新年論壇——邁向‘十四五’:創新驅動與城市高質量發展”以網絡視頻會議的形式成功舉辦。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在論壇發表題為《科技+金融:新型全球城市》的主旨演講。
資料圖
以下文字根據演講內容所整理:
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全球化升級以及城市化進入新階段,對世界城市格局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全球城市的影響因素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科技對全球城市的影響越來越重要,改變了以往全球城市主要由金融主導的局面。
基于此,研究團隊提出重要假設,全球城市已經升級與轉型為全球新型城市,其核心功能表現為“科技+金融”的中心城市。
一、研究背景
上世紀90年代尤其是本世紀10年代以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正在到來。科技創新特別是信息科技創新對全球城市網絡產生重大影響,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導致全球城市網絡重新洗牌,新的頂級城市崛起;二是改變全球城市形態,頂級城市更加全球化;三是改變全球城市結構,全球中心城市領先優勢擴大,分化加??;四是改變全球城市體系動力,特別是頂級城市的動力,全球城市的頂級城市的動力由金融轉變為金融與科技。
二、新型全球城市的測度
1. 新型全球城市的測度指標
團隊借鑒了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的研究方法,使用全球知名品牌在全球不同城市中的分布來劃分新型全球城市體系。
數據主要來自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0年度分行業最具價值品牌榜單,包括2020年度全球最具價值的100個信息科技品牌、100個金融服務品牌以及50個商務服務品牌。最終選取全球79個城市作為樣本城市進行全球城市測度和評價。
2. 新型全球城市的測度結果
經測算,全球新型城市與GaWC的全球城市結果有較大區別,GaWC的頂尖城市(即全球城市Alpha++)只有倫敦和紐約,本報告的新型全球城市頂尖城市有紐約、倫敦、北京與圣何塞。
新型全球城市頂尖城市既有全球金融中心也有全球科技中心,入圍的科技中心不僅包括發達國家,如美國的科技中心城市紐約,也有中國的科技中心城市北京。
三、新型全球城市的形成與原因
1. 新型全球城市的形成路徑
傳統全球城市疊加信息科技中心功能實現轉型。傳統以金融中心為核心功能的全球城市正加速發展信息科技產業,進而向信息科技中心轉型,最終發展成為新型全球城市,如紐約、倫敦。
全球信息科技中心疊加金融中心功能實現轉型。隨著信息科技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斷提升,金融要素也正在加速向其集聚,進而助推其成為新型全球城市,如舊金山、圣何塞。
新興經濟體中心城市直接升級為新型全球城市。新興經濟體的中心城市通過發展信息科技中心功能和金融中心功能,進而升級為新型全球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
2. 新型全球城市的形成原因
金融依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支配性力量。與信息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不同,金融行業發展相對緩慢,但依舊是支配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信息科技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從現實視角看,信息科技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正在不斷增強,未來可能與金融產業一起成為主導全球城市地位的核心因素。
金融中心功能與信息科技中心功能有機融合推動形成新型全球城市。金融中心功能與信息科技中心功能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有機融合共同鑄就新型全球城市的主要動力。
總之,隨著信息科技在全球經濟中快速崛起,信息科技企業在全球的分布必將大大改變全球城市體系的格局。信息科技企業集聚的城市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話語權大幅提升,信息科技產業將與金融產業一起成為決定城市全球地位的關鍵因素。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新型全球城市的崛起必將沖擊舊有的全球城市體系。創新中心,智能科技產業聚集的城市正在崛起,正在改變全球城市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全球城市網絡體系發生重要變化,主要是由創新科技在全球不同區域的分布的變化所導致,創新科技正在改變全球的城市體系,創新中心正在迅速崛起;
第二,金融和科技共同主宰全球城市格局,全球城市向新型全球城市轉化,對全球城市格局城市體系產生重大沖擊;
第三,頂級城市在向全球智能大都市轉型;
第四,新興的經濟體城市有可能崛起為全球新興城市,成為全球中心城市。
全球頂級城市與新興城市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就傳統全球城市而言,如果在經濟全球化3.0時代不能緊跟時代趨勢,牢牢占領信息科技制高點,就有可能被后來者趕超,甚至失去全球城市的地位;就新興城市而言,如果能抓住這一機遇,就有可能實現換道超車,躋身全球城市行列。
基于以上結論,對有志于成為新型全球城市的中國城市來說,應重點采取如下措施:
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一是提升傳統基礎設施。一方面要建立多層次、網絡化、暢聯接的立體式對外交通網絡,打造全球航空樞紐、海運樞紐以及陸路交通樞紐,另一方面要構建完善的城市內部一體化交通網絡。
二是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建設5G網絡、城市大腦等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為信息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供堅實保障。
三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重點加強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投入,支持鼓勵不同市場主體加強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化、便捷化。
2. 加強金融改革開放,強化金融服務的能力
一是提升金融開放水平。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加速集聚全球各類金融機構,打造金融機構總部集聚地,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二是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服務創新,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三是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水平,構建完整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和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機制。
3.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打造創新文化氛圍
在“十四五”關鍵時期,要提升我國城市的科技創新能力,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提升城市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創新技術研發,進行前瞻性規劃,促進城市科技發展,通過城市科技創新帶動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二是吸引國內頂尖人才和高端資源;三是營造創新開放的社會環境,包括“軟的”和“硬的”兩方面的配套環境,引進高端資源;四是積極參與構建全球的科技網絡,主動參與全球城市網絡,主動參與建立全球城市科技網絡,積極利用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平臺。
北京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為全球科技中心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北京下一步在建設全球科技中心城市的進程中,要主動作為。在堅持國內大循環為主的同時,作為全球頂級中心城市,北京要建設全球科技中心,更要投入資源與精力進行科技的外循環,不僅參與而且要引領科技外循環,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布局和引領全球城市網絡,積極推動科技外循環。
*文章觀點經作者本人授權發布,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機構立場。
編輯:陳瑾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作者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或發表。欲轉載文章,請您聯絡cistds@cistds.org.cn。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請自覺遵守我們的轉載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創版權,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如發現有未經允許或不合要求的轉載,我們將立即舉報,并要求您刪除文章。原創之路不易,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