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本科技白皮書由日本文部科學省編制,用于向社會各界通報日本政府關于科技的主要看法、政策和措施。通過研究2010-2019年間白皮書,本文發現日本科學技術發展理念的四個大的變化和趨勢,并簡要總結了對應的實施措施,以資我國科學技術發展之借鑒。
2019年版《科技白皮書》封面
? ? ? ?開放創新一直是近10年日本科學技術關注的重點。2014年白皮書指出封閉創新已經到達了極限,未來開放創新將成為主流。2017年和2018年更是連續兩個年度將報告主旨定為“加速開放創新”。
? ? ? ?基于這種認識,日本制定了促進開放創新的戰略,到2025財年企業向大學和國立研究院所的投資增加到2015財年的3倍,約為8400億元人民幣。日本促進開放創新的舉措,從大的方面來看可以分為6個部分:提升促進開放創新的機制、推進企業研發稅收減免、激發創新人力資源循環、搭建聚集人力、知識和資本的物理空間、促進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的產生以及國際知識產權的戰略應用和標準化。
(一)構建完善開放創新機制
? ? ? ?日本政府近年來構建了完善的企業、大學和國立研究院所內部的機構和部門。
1.建立委員會,召開產學政對話會議
? ? ? ?從負責日本科技政策的日本內閣科學、技術和創新委員會的成員組成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在促進產學政合作的努力。現任委員會由首相安倍任主席,成員分為內閣成員和執行成員。執行成員由國家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的負責人構成。從而確保了產學政的代表都在其中。
? ? ? ?2015和2016年日本內閣舉辦了后續的開放科學創新會議。2017年成立了“基于國際趨勢的開放科學促進委員會”。文部科學省聯合經濟產業省經常舉辦產學政對話會議。在獨立法人機構方面,2015年日本政府組建了日本開放創新協議會,用于助力創業企業和中小企業參與到開放創新中。
2.指導大學建設產學政合作系統
? ? ? ?為了應對產學政合作中的利益不一致、潛在泄密風險等問題,日本文部科學省2016年提出了一個初步的指導原則,并推出了風險管理示范項目。2017年近一步和經濟產業省和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布了產學政合作指導手冊。
3.不可忽視的技術轉移機構
? ? ? ?1998年10月日本制定了《大學技術移動促進法,該法律被認為是日本的拜杜法案(Bayh-Dole Act)。技術轉移機構(Technology Licensing Organization|TLO)根據這一法律誕生。TLO扮演的角色是大學和產業界的橋梁,是獨立的法人組織。
? ? ? ?TLO主要做的工作有:研究成果的技術評價、接受國有研究成果的專屬授權、向經濟產業省的特許廳(相當于我國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申請、提供技術資料給私人企業、回饋一定比例的技術轉移效益給研究單位。此外,TLO還推動大學、研究院所設立創業企業或衍生公司,促使大學和研究機構設立孵化器,提供新設公司必要資金,擴展研究機構與私人企業間的合作計劃等。
?4.政府資助機構通過產學政合作促進研發發展
? ? ? ?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 JST)側重于產學政合作,通過開展多個資金支持項目(A-STEP 、S- Innovation、NexTEP等)促進特定研發領域產學研的轉化。
? ? ? ?同時,為鼓勵開放創新,日本政府自2003財年開始每年都設置“產學政合作貢獻者獎勵項目”。2017年日本內閣設立了科學創新整合大會。JST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日本科技創新信息平臺,促進公共資金資助的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和數據共享。
(二)推進企業研發稅收減免
?
? ? ? ?日本主要的研發稅收減免由3部分構成:基于支出額的研發稅收減免+開放創新活動研發稅收減免+高研發強度的稅收減免。前兩項是長期政策,第三項是至2018財年的臨時政策。私營企業和大學 、研究院所開展的合作研發活動可以獲得20%-30%的稅收減免。再加上另外兩項,總計最高可以獲得不超過企業所得稅45%額度的減免。
(三)激發創新人力資源循環
? ? ? ?日本政府認為促進世界頂級科研人才在不同組織(大學、科研院所、企業)之間的流動是至關重要的。他們通過交叉任職體系來實現這一點。交叉任職體系可以保證研究人員在被兩個以上組織雇用時的工作開展,不用擔心社會保險和養老金等問題的困擾。同時,文部科學省也在調整對大學經費的管理方式,例如進行允許從直接費用中給首席研究員支付相關費用等改革。
(四)搭建聚集人力、知識和資金的物理空間
1.建設產學政合作平臺
? ? ? ?一是構建世界領先的本地導向的研發和展示基地。文部科學省一直在實施世界領先的本地導向的研發和展示基地(研究復合體)促進項目。2017財年文部科學省為3個研究復合體(神戶港島、京阪奈區域、川崎市殿町地區)提供了支持。二是建設先進跨學科研究領域創新中心。三是發展尖端創新中心。四是開展企業-研究機構-大學開放創新平臺項目。
2.發展“東西”兩大科學城
? ? ? ?筑波科學城建立了筑波納米科技創新廣場作為產學政合作的基地。納米碳管、碳化硅、電力電子等技術都成功進行了商業化。關西科學城創立了京阪奈研發創新聯合體來落實產學研的合作。該聯合體希望通過產學研合作建立專題小組,并為其提供需要的知識產權和商業化服務。
(五)促進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的產生
? ? ? ?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運作靈活,非常適合創新活動和短期內科技種子的商業化。針對缺乏創業文化、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產生不足等現象,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培養創業者創業技能、促進大學創業企業的產生、政府為新產品和服務提供信譽背書等。
(六)國際知識產權的戰略應用和標準化
? ? ? ?日本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提升知識產權資產的利用,具體包括:加強政府研發項目的知識資產管理、提升專利信息的檢索和提供能力、建設加速審查系統、提升專利審查系統能力、應對商業變化啟動集合審查、向大學提供專家支持、開展避免知識產權泄漏培訓等。
? ? ? ?同時也在大力推進標準化和國際專利合作。日本政府積極推進本國工業采用國際標準,例如智能制造、節能等國際標準,并和40多個國家建立了快速專利申請通道——發明申請高速(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可以讓本國企業快速通過國外專利初期審查。
02 逐漸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融合
? ? ? ?深化科技創新與社會的關系,是日本白皮書透漏出的另外一個重要趨勢。科學技術要為人類服務,而不能讓人類成為技術的奴隸。一是科學技術發展方向要有利于人類發展。二是科學技術要符合人類社會的倫理和法律。三是社會政策制定過程中應加強科學技術的應用。
(一)科學技術發展方向要以人為本
? ? ? ?白皮書中科學、技術發展方向除了技術自身演變方向外,特別強調圍繞經濟社會的挑戰以及未來社會的需求而確定科學技術發展方向。例如為解決日本面臨的氣候變化、地震、能源、人口老齡化等問題而催生的研究方向,為實現長壽、健康、高質量生活而催生的“社會5.0”研究方向。
(二)科技政策制定要應用科學技術
? ? ? ?目的是通過基于客觀證據(證據)的合理程序來實現科學、技術和創新政策的形成。文部科學省2011年依托“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建立了科學、技術和創新政策研究項目,并于2014年升級為科學、技術和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該中心通過與大學、研究院所、政界、公眾、企業界等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調查收集政府科學技術政策的數據,進而評估政策績效,并指導科技政策制定。
(三)高度重視科學倫理和法律
1.努力完善生命科學研究系統
? ? ? ?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為人類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它有可能引起與人類尊嚴和人權有關的生物倫理學問題。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人類克隆技術監管法案》、《涉及人體的醫學和健康研究的倫理指南》、《人體胚胎干細胞提取指南》等法律和指南來監管指導研究人員的行為。另外,針對遺傳重組技術和動物實驗,日本也推出了相應的法規和指南。
2.研究人工智能的倫理和法律問題
? ? ? ?日本總務省從2016年開始成立人工智能研究小組,并組建了 “人工智能網絡社會促進委員會”,全面研究促進人工智能網絡發展的社會、經濟、倫理和法律問題,給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提供相關指導。
03?日趨強調基礎研究的地基作用
? ? ? ?近年來日本政府逐年重視基礎研究,最新的2019年白皮書就以基礎研究為主題。日本之所以重視基礎研究,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正在由資本密集型經濟向知識密集型經濟轉變。在知識密集社會中,未來可能性和選擇取決于可以獲得知識的數量。因此作為發現新知識的基礎研究十分重要。通過基礎研究創造和積累新知識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可以為社會問題帶來長期解決方案,創造新產業,并為未來的社會和日常生活帶來全新的價值。
? ? ? ?另一方面,日本近年來在基礎研究領域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等國家的壓力。日本科技論文數量從2004-2006年間的世界第二位降到了2014-2016年間的第四位,被中國和德國超過。而論文質量重要指標——“被引用的前10%科技論文數量”也下降了,從同期世界第四位降到了第九位。日本政府提升基礎研究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三方面:
(一)加強基礎研究人力資源建設
1.改善年輕研究人員的研究環境
? ? ? ?為年輕研究人員提供穩定和獨立的研究項目,支持大學設立“終身制”職位。提供多元化的職業發展路徑,增加年輕研究人員的流動性。支持年輕研究人員參與國際聯合研究。提供專門針對年輕研究人員的基金。
2.培育多元化的研究隊伍
? ? ? ?研究項目成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隊伍,除了研究人員外,還需要負責計劃和管理項目的管理人員、操作層面的技術人員、負責商業化的技術轉讓人才和日常大學管理的人才等。日本政府通過多種路徑來培養這些相應人才。
3.提升研究生和中小教育
?
? ? ? ?提高研究生待遇,為其提供和產業界學習的機會。研究生專業研究方向要與當前及未來科學前沿相關。加強中小學科學和數學、創造力教育,提高中小學生對科學和數學的興趣和能力。
4.加強國際研究網絡建設
? ? ? ?建立國際研究機構與國內研究機構的聯系網絡。支持國內研究人員參加國際合作。接納和留住外國優秀研究人員和國際學生。
(二)增強知識基礎
1.利用大科學裝置建立世界一流研究中心
? ? ? ?加強對大學聯合研究機構、聯合利用研究基地的有效利用。促進日本國內外大科學裝置設施的使用和運行,開展核聚變、加速器和空間開發利用等重大科學研究,并建立激活與外國進行國際聯合研究的機制。
2. 戰略性地加強通用基本技術、設施和設備以及信息基礎架構的研究
? ? ? ?從用戶角度出發,促進可在多個領域使用的通用基礎技術和科學的研發。建立廣泛的產學政共享和利用系統,系統地發展和開發有關最新大型研究設施的相關技術。改善大學的設施和設備,加強信息基礎設施。
(三)加強資金體制改革
? ? ? ?日本政府支持資金改革的方向是更加靈活、有針對性,更加以人為本。日本政府對大學的資助分為基本費用和競爭性費用。基本費用可以保證大學研究人員從事長期基礎研究,不用過多考慮短期經濟效益。而競爭性費用需要在不同科研機構之間進行競爭分配,可以促進效率的提升,但是不利于坐“冷板凳”的研究人員。因此要制定兩者之間合理的比例。
04?開始從問題導向轉到未來導向
? ? ? ?日本政府的科技政策過去側重于應對日本和世界面臨的挑戰,近年來開始轉向面向未來,即基于未來經濟社會生活的愿景來反觀日本科學技術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并通過何種手段實現目標。日本政府在“第5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中,首次提出了社會5.0(Society 5.0),認為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狩獵社會、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4個階段,接下來就是“社會5.0”,也就是“未來社會”,或者“超級智能社會”。
? ? ? ?日本政府將“社會5.0”定義為:將以人為本為核心理念,通過構建一個高度連接的電子空間和物理空間的系統,來獲得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平衡。
? ? ? ?以人為本:當下和之前社會的問題是個人經濟社會地位取決于個人能力和其他因素,通過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可以有效支撐人類的“腦力”和“體力”,從而可以將人從繁瑣的不擅長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事自己擅長和喜歡的工作。物質分配也是基于此時此地此人的實際需求而進行匹配。以人為本還意味著人人享有高質量的生活方式。
? ? ? ?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統一: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通訊、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可以消除地域、年齡、性別和語言的差距,也可以滿足多元化的物質服務需求,應對社會面臨的財富集中、區域發展不平衡、氣候變化等問題,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統一。
? ? ? ?電子空間和物理空間的融合:通過物聯網、通訊技術可以大范圍地從物理空間采取數據,并將數據在電子空間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處理,處理后的結果通過多種方式反饋給物理空間。
? ? ? ?要實現這一社會,從技術上來看,日本政府計劃從以下技術領域入手:
? ? ? ?一是建設社會5.0需要的總體技術:網絡安全、物聯網系統架構、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裝備技術、網絡技術、邊緣計算以及數學科學。
? ? ? ?二是在總體技術組成中日本有優勢能占據主導地位的核心技術:機器人、傳感器技術、執行器技術、生物技術、人機界面技術、材料/納米技術、光學/量子技術。
?
*本文作者袁祥飛,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中心主任。
*文章首發于《科技中國》2020年6月刊,內容經整理,欲了解文章詳情,請聯絡cistds@cistd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