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北京要提升科技創新綜合實力
? ? ? ?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技術群廣泛滲透,交叉融合,帶動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突破,重大顛覆性創新不時出現。
? ? ?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發展要著眼全局、面向世界、帶動整體,深刻認識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的新特征,立足當下的優勢基礎和條件,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提升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努力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全國和全球創新發展。
? ? ?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也提出“三步走”的方針,第一步目標已經完成;第二步是到2020年,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進一步強化;第三步是到2030年,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更加優化,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力量,成為引領世界創新的新引擎,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 ? ? ?距離國家科技創新第一階段目標和北京科技創新第二階段目標剩余不到一年時間,北京要結合自身優勢,全方位推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延伸完善區域創新鏈、產業鏈,支持基礎研究領域的自由探索,優化領域、區域戰略布局,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基礎研究,推進創新攻關。
? ? ?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需要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努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優化創新鏈與產業鏈布局,提升發展能級,讓符合首都發展定位的高精尖產業助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 ?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核心,是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關鍵。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北京要堅持創新引領,深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激發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的主體活力和創新能力;要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深度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強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空間布局、完善創新創業保障機制,為各類創新主體創造公平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市場競爭環境。
? ? ? ?北京應作為區域核心,加快引領與河北、天津兩地的創新協同發展,通過京津冀協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雄安新區建設為主導,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進一步推進交通一體化進程,加快京津冀立體交通網絡的完善;以新的功能區為載體,加快京津冀創新共同體建設。
? ? ? ?2018年12月,國務院批復通過《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提到要建設綠色低碳之城、建設國際一流的創新型城市、創建數字智能之城。當前,雄安新區處于建設的初期階段,缺乏多方面的資源,特別是創新資源,需要依靠國家和京津冀三地給與支持。北京要積極推動與雄安新區之間在科研機構等科研領域的密切合作,為雄安新區的建設貢獻科技研發優質資源;主動促進京內高校與雄安新區教育資源的融合,帶動雄安新區教育資源的優化;鼓勵和支持服務于企業創新與運營的組織在雄安新區設立分支機構,為雄安新區企業提供創新方面的支持;面向雄安新區企業和機構開放共享北京科技條件資源,將北京各類創新平臺擴展到雄安新區。
1、打造全球原始創新策源地
? ? ?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有條件、有責任、有能力引領我國的原始創新,打造成全球原始創新策源地。北京應瞄準前沿,不斷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前瞻部署,大力推動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研究;通過自主創新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掌握科技話語權。? ? ? ?放眼全球,北京應加快實施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集聚培養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有條件的企業共建基礎研究團隊,加快科學家工作室建設,創新青年人才支持模式,形成一批從事基礎研究的杰出研究人才隊伍;著力搭建創新要素的融合與服務平臺,促進企業家與投資人、科學家等深度合作,推進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打造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
? ? ? ?北京要努力建設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示范城,加快發展高端創業孵化平臺,構建集創業孵化、資本對接、營銷服務等為一體的眾創空間,提供集約化、專業化、社區化的創新創業環境;發揮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首都科技大數據平臺、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等公共服務平臺作用,推廣創新券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的市場化機制,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加快推進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和融資、知識產權服務、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質量標準、科技咨詢等機構改革,構建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網絡化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編輯:文藝璇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