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政策是國務院推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舉措,為中關村示范區自主創新和建設發展注入了活力,也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經驗。課題組緊緊圍繞“1+6”政策核心,對中關村創新平臺和深化實施的六條新政策進行了全程跟蹤、調研,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系統梳理中關村“1+6”政策實施一年來的做法和成效;并針對實施中“1+6”政策體系仍存在的事業單位科技成果收益權與處置權、股權激勵所得稅、科研人員激勵、部分試點政策期限等矛盾與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進一步提升“1+6”政策效果的七點建議:包括完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對外投資機制;研究提高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的審批額度;將實施效果較好的政策常態化;深入研究服務型企業的稅收政策;加大對股權激勵的稅收扶持力度,進一步深化中關村代辦系統股份報價轉讓試點;適當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歸集范圍等。
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中關村建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來,中關村科技園區開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特別是在關于開展股權激勵、科技金融改革創新、重大科技專項經費列支間接費用、支持新型產業組織參與重大科技項目、創新創業的稅收政策、政府采購新技術新產品、工商管理及社會組織管理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探索。2010年底,國務院原則同意了中關村“1+6”的鼓勵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系列先行先試改革新政策,進一步為中關村示范區的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隨著中關村“1+6”政策各項先行先試深入推進落實,階段性成果已初步顯現。為評估中關村“1+6”先行先試政策的效果,政策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進一步改革完善的方向與辦法等,課題組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調研、訪談等方法,對中關村“1+6”政策進行了跟蹤評價,總結了政策執行和落實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進一步改進的對策建議。
編輯:楊爽
?
注:刊載于《2012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更多信息請聯系cistds@cistd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