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的研究顯示,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達到82.24,其中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創新績效等4個一級指標均超過80。市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由“要素驅動”變為“創新驅動”。
昨天,市科委在2014年北京市科技工作會議期間,聯合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2013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課題組研究認為,北京已經進入了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階段,經濟發展進入后工業化階段,正處于經濟增長“換擋期”、增長動力“轉換期”。這一時期,科技創新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逐步顯現,創新績效指標得分增長趨勢明顯,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從2013年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測度結果看,首都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分從2005年的60分增長到2012年的82.24分,年均增長3.18分。4個一級指標2012年得分均超過80分,其中創新資源和創新環境相對較高。
在豐富的創新資源中,人才優勢是北京最大的特點。研究顯示,截至2012年底,北京地區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72人,占全國的52.7%;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32人,占全國的43.7%。此外,全市累計有770名高層次人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占全國入選總數的28%;437名人才入選北京市“海聚工程”;兩批60名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及其團隊入選“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累計1700名青年科技后備人才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人員達32.2萬人。
北京的科技經費投入也十分充足。2012年,北京地區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究發展(R&D)經費支出保持了連續增長,達到了163.7億元,較上一年增長20%。其中,北京地區高技術產業的R&D經費投入,平均到每個科研人員的經費已達40萬元,位居全國前茅。
市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首都科技創新已經邁入由“資源投入主導”的“要素驅動”向“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為核心”的“創新驅動”轉變的新階段。“科技創新對技術突破、產業結構調整、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城市精細化管理、生態環境改善的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
市科委主任閆傲霜表示,下一步,首都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應立足于新時期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通道,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和創新活力。“要進一步促進首都經濟提質升位,切實解決事關城市建設管理和民生發展的重點問題,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昨天發布的《2013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在關于人口與產業調整的研究中透露,2020年,本市第三產業將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2%以上,并且第三產業中有75%以上是金融、信息、商務服務等高端服務業。
研究表明,目前本市商務服務業發展水平還相對處于低端環節,勞動生產率偏低,產業規模的擴張和附加值的創造還主要依靠勞動力的不斷增加。未來,伴隨著科技創新,生產效率將會大幅提高,產值增加的同時,勞動力的需求將會降低。
據研究人員預測,2020年本市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3萬億元,一些重點產業的就業人口也將達到新的規模。但生產效率的提高將使就業人口的實際需求低于預測。
研究顯示,未來北京的產業發展屬于“樂觀情景”。2020年,北京的第二產業的結構會有明顯變化,以生物醫藥、3D打印等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會成為真正的支柱產業,現代制造業的增加值將占第二產業的50%以上。而在第三產業,低端的服務業比例將縮小,而金融服務、信息服務、流通服務等高端的生產性服務業,成為第三產業的“主流”,約占第三產業的75%以上。(記者 童曙泉)
?????????????????????????????????????????????????????????????????????????????????????????????????????????????????????????????????????????????????????????? ? ?? 來源:北京日報?? ????????? 編輯:楊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