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2年12月15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舉辦。我院院長關成華教授受邀在論壇發表題為《綠色技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的主旨演講。關成華教授呼吁搭建綠色技術和專利交易平臺,讓綠色技術在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得到更廣泛應用。
? ? ? 在演講中,關成華教授提到,在去年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就新形勢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提出了四點建議,其中有一條就是要著眼綠色發展,打造面向未來的合作動能。這個建議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展更廣闊的合作空間指明了方向。今天的國際社會普遍面臨著氣候變化、環境改善和提高生產效率的壓力。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國的中小企業,更應該積極的擁抱時代的變化,適應這種要求,以綠色技術來推動可持續的商業發展。對于綠色技術的運用問題和發展問題,也是我們這么多年開展研究的時候,痛感一個必須取得突破的地方。只有技術創新才能夠提供可持續發展和繁榮的動力。
? ? ? 結合綠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關成華教授提出三方面的建議。
? ? ??第一,廣大中小企業一定要通過綠色技術來完成業務的轉型和增長。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在中國,現在面臨著智能制造和發展數字經濟的難得的機遇。企業必須抓住這樣的機遇,在加強環境治理中來提高自身的效率和生產力。相關研究表明,綠色技術在制造業、電力、農業、交通和運輸這五個方面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蘊含著巨大的潛力。而在這些行業里面又遍布著很多中小企業,其可以作為的空間是非常廣闊的。
? ? ? 第二,在綠色技術應用方面,從國家到地方政府層面應該有更多的政策出臺,以加強環境方面的管制,進而促進和刺激企業廣泛的應用綠色、低碳和環保的技術。在環境經濟學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波特假說”,即適當的環境管制可以刺激技術創新。使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而且在國際市場中也可以取得一定的優勢,從而促進經濟環境和社會的良性循環。這個假說提出來已經有近30年,也逐步被印證成為現實,還需要政府在這個領域里面繼續努力。
? ? ? 第三,在此面向國際合作發出一個呼吁,搭建綠色技術和專利交易平臺,讓綠色技術在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得到更廣泛應用。眾所周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綠色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是非常不同的,絕大多數的綠色技術專利掌握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手中。但是在綠色技術和綠色專利的轉讓方面,應該要充分考慮環境外部性的問題,應該允許或者說想盡辦法讓發展中國家或者是后發國家能夠搭上綠色技術的“便車”。最好是能夠由國際組織出面,搭建可以共享的綠色技術和專利的交易和交換平臺。使發展中國家在今后發展的時候能夠以小小的代價獲得這樣的一些技術,實際這些技術的運用也是為全人類福祉的改進、為全球環境危機和環境問題改善做出貢獻。
? ? ? 綠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是任重道遠的,它投入大、風險大,收益周期比較長,需要企業、政府和國際組織通力合作,才可以把這個問題解決的更好,我借今天論壇這樣一個機會,再一次就這個問題鄭重地提出倡議。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綠色技術在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為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做出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應有的貢獻!
上圖. 關成華教授作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