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曾智華,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
中國作為一個創新大國,如今面臨的是數字經濟轉型,與此同時,中國實際上也是這方面的一個領先者。《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8》發現北京所擁有的創新資源最多,但是創新環境卻相對較差,所以北京的當務之急是打造一個有效的創新生態系統。
中國在全球的創新指數的排名由2017年的22位上升到今年的17位,成就非常顯著。中國在數字經濟方面也是全球領先:電商交易量由2005年全球占比不到1%到2016年超過了42%,是飛躍式的變化;移動支付中國是7900億美元,美國是740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的近十一倍;2016年全球262個獨角獸企業中,中國占到34%,僅次于美國,獨角獸市值中國占43%,與美國的45%基本持平。
中國在全球制造業附加值占比在2008年之后已經超過了日本、德國, 2009年超過了美國,由2000年全球占比7%到現在超過26%,是當之無愧的制造大國。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挑戰也是非常嚴峻的。全球價值鏈變短、變快、變得分散且多樣化。未來的制造業就是自動化+物聯網+3D,對中國是個“完美的風暴”,但由于成本的上升和增長模型的轉變,迫使中國需要在智能制造和高附加值的服務業方面多下功夫。
中國創新投入很高,2017年超過了英國,接近法國。但跟全球前沿的國家相比,質量方面還有所欠缺:中國很多成功的專利和核心技術仍然是由國際跨國公司所掌握;研發成果轉化率只有5%,屬于較低水平;基礎研發占總研發的比重只有4%左右。
打造高效的創新生態系統應當怎么做?一是要加強知識產權,二是鼓勵公平的競爭,營造以市場為主導的公平高效的創新環境,三是促進組織和管理的創新,而非只是技術創新,四是要鼓勵技術的擴散和技能培訓(尤其是為中小企業),五是加強質量和標準。
*本文整理自曾智華在“2019首科新年論壇——創新驅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上發表的專題演講。
編輯:笑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