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士頓大都會區擁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塔夫茨大學、波士頓學院等超百所大學,著名學府云集、教育資源豐富,素來享有“美國雅典”之稱。這些各具特色的高校,在學校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很多都較早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創新創業系統。
如麻省理工學院的科技成果轉化、巴布森學院的創業管理教育等,都已經成為全球其他高校創新創業系統構建的重要參考范例。相比而言,創建于1636年的哈佛大學,雖然校史比美國建國歷史還久,但在創新創業系統建設方面起步較晚。? ? ? ?2011年,哈佛大學正式成立了哈佛創新實驗室(Harvard Innovation Labs),為這所古老的大學在創新時代注入了新的活力。十幾年來,如同一家茁壯成長的創業企業一樣,哈佛大學依托創新實驗室,在創新創業系統建設領域實現了孵化、加速與實力擴張。
根據校方公布的數據,經過哈佛創新實驗室培育的企業,已經有6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數十位企業創始人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哈佛大學之所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能夠取得如此突破,離不開自身雄厚的學術背景和深厚的研究積淀,也與哈佛創新實驗室的建設高度相關。?
"1"——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系統。
在大學里推進創新創業,有效鏈接教學與產業、社會,并真正實現教學科研成果走出“圍墻”,特別需要相對穩定的創新創業組織系統。
哈佛創新實驗室本身是一個覆蓋成果轉化全鏈條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在這里完全能夠用較低的成本,找到將理想轉化為現實的三要素——資金、空間、聯系同類創業家的機會。同時,這些機會的獲取也因為哈佛創新實驗室穩定的內部組織而更充滿“確定性”。
具體來看,哈佛創新實驗室主要由三個實驗室構成。
第一個是學生創新實驗室(Studenti-lab),采用會員制,主要為有興趣積極追求創新和創業的哈佛學生,提供辦公空間以及教師導師、法律合作伙伴、風險投資人和行業領導者等資源和分階段的服務,致力于促進來自哈佛大學所有13所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創新理念和早期創業想法。
第二個是校友加速器(Launch
Lab X GEO),主要是一個虛擬加速器,面向世界各地符合條件的早期創業企業哈佛校友服務,旨在培養一個真正改變世界的多元化企業家生態系統。
第三個是Pagliuca哈佛生命實驗室,主要是行業專業創新創業平臺,旨在培育新興的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企業。
這三個核心的實驗室共同組成了穩態的哈佛創新實驗室群落。其服務對象清晰穩定,即以學生、校友為核心,聚焦學生、校友兩大群體創新創業需要,集中學校學科優勢資源,持續提升和改進創新創業服務質量。
同時,哈佛創新實驗室緊密結合和回應了波士頓在生物醫藥等領域的豐富產業資源和龐大市場需求,圍繞特定產業鏈和產業環節重點領域,穩定支持專業化的創新創業項目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客觀上降低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本,提高了大學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
"2"——商業創新與社會創新“雙輪驅動”。
大學創新創業系統建設的目標和任務,也不僅是進行簡單的科技成果商業化或通過創新帶動就業,還需要發揮自身人才、教育、學科優勢,通過創新創業行為更多地關注和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綜合多項世界大學排名來看,哈佛大學在生命科學與醫學等學科中具有顯著優勢,其同樣在藝術與人文、社會科學與管理、自然科學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哈佛創新創業系統也特別注重將商業創新與社會創新相結合,希望學生和校友們能夠在實現商業成功的同時,提升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例如,哈佛創新實驗室每年度都會舉辦一次“校長創新挑戰賽”,其創建初衷之一就是提醒學生和校友在創新的路上不要忘記履行社會責任、追求社會價值,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去研究新穎的解決方案,解決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目前,該挑戰賽的獎金為515000美元,分別在健康與生命科學、社會影響等五個領域頒發。
從最新一屆的創新挑戰賽的結果來看,參賽獲獎商業創業項目集中在醫療保健、數字健康、教育技術等方面。而社會影響領域的冠亞軍分別由哈佛商學院和肯尼迪學院的學生組成的團隊獲得,項目主要涉及氣候與可持續發展、社會多樣性與包容性等。
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創新挑戰賽的社會影響力項目只是哈佛創新實驗室眾多社會創新項目中的一個部分。類似的活動和項目開發還有很多。
如在哈佛創新實驗室的另一個項目——氣候企業家圈(Climate Entrepreneurs Circle)計劃里,就已經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孵化出了近70家企業。
?
"3"——學習、交往、文化功能融合。
在實踐中,即使是在各類資源高度集中的世界高水平大學,要想真正形成具有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創新創業項目,也一樣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在這一背景下,大學創新創業系統的構建就需要重新審視其功能,讓那些可能注定默默無聞的參與者,能夠在這個系統里汲取營養、有所收獲,最終形成“多數人的成功”。
就這一方面而言,除了傳統的創新創業項目孵育服務以外,哈佛創新實驗室還有三個重要功能。
一是交叉與持續學習。
實驗室給所有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可以跨院系、跨學科互動學習的載體。在這里,不用獲得相關學院的學分,也能夠學習到自己所關心的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實驗室努力將有限的空間塑造為一個學生、專家、導師等協作、聯系和成長的平臺,不僅追求市場業務的成功,更突出共同學習交流的樂趣。此外,類似校友加速器設計的為期半年的在線學習計劃,為已經離開校園的校友們提供了持續學習的可能性。
二是社會網絡連接。
哈佛創新實驗室認為“知識是創新的引擎,但連接和協作是燃料”。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實驗室分別搭建了哈佛氣候與環境校友、哈佛校友企業家、哈佛科技校友、哈佛創始人網絡等平臺,并鏈接到遍布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哈佛俱樂部和60多個共同興趣小組。日常還會通過舉行工作坊、研討會、創意活動等,制造創造性碰撞的機會,努力讓所有參與者“在有趣和輕松的環境中結識其他鼓舞人心的成員”,促進學生、校友、企業家、政府官員等拓展人際關系網、對接資源并建立持久聯系。
三是文化塑造和傳播。
創新創業的過程也是大學文化塑造、豐富和傳播的過程。作為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哈佛大學校訓Veritas是拉丁文,意為“真理”。幾百年來一直強調自己服務真理、追求卓越的校園文化。哈佛創新實驗室則繼承了學校的文化基因并將其與創新緊密融合。實驗室醒目的Logo,分別提取了Harvard和Innovation的首字母,配上哈佛標準的深紅色打底,組成了一個“Hi”,向我們展示了百年老校建設創新創業系統的開放和活力。
?
*本文作者趙崢,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委派,于2023—2024年前往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學半年。
編輯: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