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
牛津教授將籌建世界第一所區塊鏈大學
區塊鏈已對高等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許多領先的國際大學都提供了區塊鏈,智能合約等相關課程。劍橋大學等機構對密碼金融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瑞士大學盧塞恩甚至接受比特幣支付學費。
據 Cointelegraph?報道稱,幾位牛津教授準備籌建全世界首家“區塊鏈大學”,已發郵件請求歐盟給予學位授予權。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可以改變高等教育傳統架構,讓它變得更民主。區塊鏈大學將采用傳統的牛津劍橋課程和大學結構,側重于個人指導,課程可供學生在線或離線學習。另外,大學不會看重地理區域,它會超越地方和國家的限制,成為一個“無邊界”的學術社區。區塊鏈大學可以解決目前大學普遍存在的許多問題,包括學費昂貴、繁瑣的官僚主義和行政成本,教師工作不穩定且薪酬不高。而區塊鏈的不可變性可以防止學生偽造學術記錄,智能合約可以自動統計學生的出席、學分和學術論文提交。
據悉,伍爾夫發展學者團隊準備在2018年秋天開始設立第一個區塊鏈大學,名叫 Ambrose 。
人工智能
騰訊發布首個AI輔診開放平臺,開放騰訊覓影AI輔診引擎
6月21日,騰訊正式發布首個AI醫學輔助診療開放平臺,并宣布開放旗下首款AI+醫療產品“騰訊覓影”的AI輔診引擎,該引擎系國內首個開放的醫療AI引擎;主要輔助應用在診前、診中、診后的醫院HIS系統、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智能化升級。
騰訊副總裁陳廣域表示,希望“騰訊覓影”能成為醫院和醫療信息化廠商的“工具箱”,助力醫療行業打造面向下一代智能醫療服務的“超級大腦”。
據悉,“騰訊覓影”具備AI醫學圖像分析和AI輔助診療兩項核心能力。通過模擬醫生的成長學習、積累醫學診斷能力,能輔助醫生診斷、預測700多種疾病覆蓋全學科,此產品涵蓋了醫院門診90%的高頻診斷。目前,其儲備約50萬醫學術語庫,超過20萬醫學標注數據庫,超過100萬術語關系規則庫,超過1000萬健康知識庫,超過8000萬高質量醫療知識庫以及超過1億的開放醫療百科數據,涵蓋了絕大部分對外公開的權威醫學知識庫。
醫療
俄科學家實現世界首例冷凍青蛙心臟復蘇實驗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前景研究基金會的科學家最近實現了世界首例冷凍青蛙心臟復蘇實驗。前景研究基金會正在研發可使人體組織和器官無限期保存并保持活力的技術。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已實現了對零下196攝氏度下保存了45個晝夜的冷凍青蛙心臟進行復蘇。此外,科學家還成功地將在零上4攝氏度下保存了24小時的大鼠心臟恢復了功能。前景研究基金會強調,在此之前,現有技術只能做到將心臟保存不超過6個小時。
研究人員表示,冷凍保存人體組織器官并進行移植的研究如果取得成功,將在再生醫學領域掀起一場技術革命。解決了這個難題就可以創建凍存器官庫,從而挽救數以千計的生命。目前這一領域已經研發出一些新的方法和技術,并通過實驗得到證實。
谷歌的AI已經可以預測你的死亡時間,準確率95%
Google 最新開發的 AI 算法可以預測人們的死亡時間,據其研究人員表示,預測準確率高達95%。該項研究著眼于住院患者的一系列臨床問題,最近發表在了 Nature 合作期刊(npj) Digital Medicine 上。
Google 將 AI 技術應用到大量的數據上,這些數據來自兩個醫學中心共21萬6千名患者,這些患者每位都在醫院停留了至少24小時。根據該研究,使用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醫療系統的數據所作出的患者死亡預測準確率為95%,使用芝加哥大學醫學系統的數據所作出的死亡預測準確率為93%。由于依賴于大量的信息,醫療越來越被認為是應用 AI 技術的合適領域。將大量的醫療信息連接起來使用或許能夠幫助患者,但數據隱私權仍然是關鍵。然而據悉,即使在 Google 內部,對 AI 的應用也存在爭議。
百度稱已保護2.9萬個公立醫院品牌 搜索不會出現商業廣告
6月15日,百度官方對外宣布稱,用戶未來在百度搜索相關公立醫院名稱及簡稱,搜索結果將優先顯示醫院官網,且不會出現商業廣告。百度高級副總裁、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在2018百度生態聯盟大會上表示,“百度堅決不允許醫院以“三甲醫院”的名義及名稱投放廣告。”搜索癌癥、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類關鍵詞,也不會出現醫療服務廣告。百度在介紹相關工作時稱,由于大眾的搜索習慣所致,公立醫院的“搜索簡稱”成為部分民營醫院仿冒廣告的重災區,因此也成為品牌保護工作的重點。在過去的20天,百度通過多個渠道收集到8000個新增的公立醫院名稱及簡稱,將其加入保護名單中,截至6月13日,已經生效保護的品牌有7571個。百度介紹,具體手段上,百度利用AI技術手段以系統+模型形式,后期模型將持續更新迭代。
產業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被道瓊斯除名,美國商業版圖已變
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近日表示,通用電氣將在6月26日交易開始前,被連鎖藥店沃爾格林布茨聯盟公司取代。通用電氣公司在藍籌股指數中堅挺了一個多世紀后,卻被剔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這對于一家曾經在美國商業版圖上叱咤風云、現在卻很難保持其工業發電站地位的公司來說,是一個新的打擊。在這則消息公布后,通用電氣的股價在盤后交易中下跌1.5%,沃爾格林則上漲了3%。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30種成份股是美國藍籌股的代表,所選用股票的發行公司都是在行業中都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所以,道瓊斯公司對選用的股票經常予以調整。自1928年以來,僅道指30已經更換了30次,且選擇的公司不再局限于工業。該指數上次調整是2015年,由蘋果公司取代曾長期壟斷美國電話市場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道瓊斯指數董事經理 David Blitzer, 說:”通用電氣公司自1896年以來一直是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原創成員,自1907年起成為道指30只成分股之一。但如今美國經濟已經發生了變化:消費、金融、醫療保健和科技公司的表現更加突出。相對來說,工業公司的重要性降低了。”
共享滑板車正在美國各大城市瘋狂生長
與共享單車很類似,人們只需注冊租車應用程序賬號即可通過二維碼掃描打開電動滑板車。同時,駕駛電動滑板車的操作十分簡單,不管是加速和剎車,滑板車的駕駛感受都很自然流暢。這種交通方式以合理的價格,在越來越擁堵的交通狀況下凸顯出優勢。
目前美國在共享電動滑板車領域主要有三家公司主導市場:Lime,Bird 和 Spin 公司。這三家目前正在競爭市場份額,而且與此同時也在快速的利用各種措施來對設備進行管理,來防止造成道路擁堵和障礙。在圣莫尼卡市,Bird 公司似乎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在舊金山,Lime 公司則更占上風(在舊金山 Lime 公司和 Bird 公司的滑板車數量的比例大約是 2:1)。
目前,Lime 公司已經將業務拓展到了德國和瑞士。 Bird 公司也正準備進軍歐洲市場。
原子尺度的制造將引發電子產業革命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將原子尺度的制造完善并自動化,這項前所未有的進步,為大規模生產比人們現今使用設備更快、更小、更環保的新型電子產品鋪平了道路。它可以使智能手機在兩次充電間工作數月,可以使計算機速度快上百倍,但使用的能量少一千倍。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5月23日的《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雜志上。阿大研究團隊開發的下一代電路解決了當前電子設備兩個最大問題:制造它們的能源使用和資源消耗。盡管現代集成電路在過去30年里使計算機更快、更小、更便宜,但它們正迅速接近物理上的可能極限。一些估計預測,如果人們繼續保持目前的能源消費習慣,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到2025年將消耗全球20%的能源,占全球碳排放量的5%以上。
這一突破是世界各地科學家數十年研究成果的結晶,目的是為推動原子尺度、低功耗電子產品的發展創造解決方案。將制造過程縮小到原子尺度,可以產生一種新型電路,它使用電力要少很多,需要更少原材料,這對經濟和環境都是有利的。
互聯網
北歐五國發布5G合作宣言
近日參加北歐首腦會議的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和冰島五國首相聯合發布5G合作宣言,確定在信息通訊領域加強合作,推動北歐五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5G互聯地區。宣言認為北歐具有世界級的創新和信息化水平,憑借成熟的信息基礎設施、高水平的信息科技和卓越的公私部門信息化轉型戰略,可以在無線通信領域的下一代飛躍中發揮領導作用,成為5G技術研究應用和社會部門信息化的世界領先者。宣言確認將加大對5G的投入,設立適當的監管框架,在政治層面為公共部門推動信息化和5G發展創造條件。同時為實現共同愿景目標,北歐各國將密切合作,為5G技術的創新應用制定共同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包括:鼓勵開發新的測試設施;確保區域內5G頻段的技術協調;消除擴大5G網絡的障礙,全力確保基站和天線部署;鼓勵和規劃特定行業的5G發展。
泰國頒布《數字資產法》
泰國近日頒布《數字資產法》,包括《2018年數字資產企業法》和旨在監管相關稅務的《2018年稅收法修訂案》兩部分,標志著泰國成為世界上最早對數字資產有明確法令的國家之一。法令將數字資產分為加密貨幣和數字代幣。加密貨幣如同普通貨幣用于交換商品與服務或作為交換媒介,而開發數字代幣的目的是根據證券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規定,用于對項目/業務進行投資和換取商品/服務/其它任何權益。
《數字資產法》規定,數字資產業務可分為數字資產交易中心(相當于數字資產的交易場所)、數字資產經紀商、數字資產經銷商(其職能與數字資產交易中心相似,但在交易中心外進行交易)、根據證券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建議而頒布的其它業務等四大類。為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數字資產業務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對首次代幣發行進行全流程監管,首次代幣發行公司(ICO)必須履行證券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規定,包括要求發行商披露正確透明的信息、公司董事和管理人員資質,以及報送經營業績和財務報告,違規者將面臨民事和刑事處罰。如同對證券或債券發行商實行強制性問責一樣,對數字資產發行商同樣規定采取實行強制性問責。
能源
全球首座零排放發電站于美國誕生,曾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
剛剛過去的5月,一家名為 Net Power 的公司位于德克薩斯州拉波特市的天然氣電站已經成功點火,此次點火也被 Nature 等科學媒體報道。Net Power 的這座新電站,也是全球首座可以在不額外增加成本的情況下,有效捕獲所有排放物化石燃料電站,這對削減溫室氣體具有里程碑意義。該發電廠采用全新的方法來捕獲二氧化碳:將二氧化碳轉化為驅動專門設計的渦輪機的“工質”。過程中過剩的氣體會被抽走,可以運走或銷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認為,如果 Net Power 的零碳天然氣的技術真能實現,就意味著人類從此就可以以合理的價格從化石燃料中獲得零碳能源。這樣的天然氣發電必會改善能源供給的局面,因為它既不像核能那樣成本高企,也不像可再生能源那樣供給不穩。
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storage, CCS)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存在。但由于技術復雜而且成本較高,直到最近,人們才開始考慮用 CCS 技術改善氣候。
然而,目前僅有17家大型 CCS 工廠投入運營,每年它們減少進入大氣的二氧化碳少于4000萬噸。這不足我們每年排放的400億公噸的0.01%。Net Power 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未來,采用新方法來部署碳捕集技術,該技術可以徹底改變我們使用天然氣發電的方式。
注:*本文內容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特約評論員張橦搜集并整理。
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