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布了Mark Muro等人的文章《Tech in metros: The strong are getting stronger》,文章展示了高科技產業在美國各大城市的分布,指出了大城市的高科技發展呈現強者愈強的狀況,對這種狀況原因進行分析,并對未來高科技產業在各城市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
????????文章通過對美國百余座大城市的高科技產業,特別是對軟件、數據處理和主機托管、計算機系統設計、網絡搜索四個關鍵數字化服務產業發展進行數據分析后發現,從2013年到2015年,這些充滿活力的數字化產業提供的工作機會超過國家新的“先進產業”提供的工作崗位的一半。當經濟整體每年以低于2%的速度增長時,這些行業的就業率以5.5%至6%的速度快速增長。數字化服務業已經成為美國科技繁榮的核心代表,呈現了持續不斷的就業數字增長。
????????高科技就業崗位在美國全面增長,但各個城市所占份額并不平衡,這些新崗位主要集中在少數大城市。高達46%的美國數字化服務產業聚集在十個地區的大城市中。美國的高科技行業,聚集經濟代表了一切。海灣地區的舊金山、圣何塞、紐約、波士頓、西雅圖和亞特蘭大這樣高科技產業集聚的地方,密集的高科技就業會變得愈發密集。同樣內陸地區的芝加哥、華盛頓、匹茲堡、堪薩斯市、納什維爾等城市也出現類似現象。
????????自2010以來,只有極少數的大都市的數字化服務產業國家份額明顯增加。具體來說,2010年到2015年,美國百大城市中,排名前5的城市占據全國科技增長份額的28%。舊金山和圣何塞已經控制了該產業幾十年并建立了自己的地位。美國次貸危機后,舊金山和圣何塞兩個地區創造的工作崗位占美國科技領域所提供的工作崗位總數的17%。其中舊金山提供了全國數字化服務產業新增崗位的10%(67000人),國家占比上升了1.5%。圣何塞增加了1000個新的數字化服務工作崗位(全國占比7.6%),占比提高0.9%。總之,舊金山灣中心地區占據了全國數字化服務就業人數的10%,高于2013年的9%和2010年的7.7%。
????????美國百大城市中,有86個城市在該產業的就業率處于基本穩定或不斷縮減的狀態。從就業人員的分布情況來看,高科技產業中的就業人口也在不斷的增長,擁有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向科技聚集的大城市轉移,并為高薪工作展開競爭。
????????這些城市中的科技產業憑借著初始積累的資源和已經占據的市場,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從而不斷的擴大和發展。高科技產業不斷向這些城市集聚,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術人才,其他地區的高科技產業也因此受到排擠。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知識型人才數量的增加,科技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快速擴散,但并沒有出現趨同的局面。這種產業在政治經濟中的分裂現象造成了高技術產業在各地區的不均衡發展,使得某些地區的產業發展相對落后,工資水平不高,造成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型人才大量外流,最終造成了高科技發達的地區變得更加發達。
????????知識經濟在地理上的聚集有著“固有的傾向性”。這使得傳統的非科技優勢區域的發展更加具有挑戰性,因為“初始優勢非常重要,未來取決于過去”。換句話說,強的區域會變得更強。
????????雖然上述這些現象會使國家的政治經濟產生一定的裂痕和分歧,但那些核心的城市對拉動經濟的重要作用毋容置疑,強行改變這種現象也是非常困難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字化服務不僅僅是擴大科技規模的問題,已經變成全國性的話題。
????????特朗普在選舉中對高科技精英非常不利的激烈言辭和舉措,迫使高科技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在美國中部增加高科技工作崗位,或在社區中培養非高科技人員從事高科技工作等。特朗普政府關于旅行和H1B工作簽證的潛在限制,促使高科技公司的主管們在公司經營上更加政治化,特別是在工作崗位設置時向非高科技城市戰略傾斜,從而緩解緊張形勢,甚至影響選舉團的決策。
????????對高科技產業持樂觀態度的人士們希望高科技產業向美國中心地帶延伸和發展,而且這種期待變得越來越迫切。這種觀點被Steve Case(史蒂夫·凱斯AOL前主管和Revolution LLC的創立者)形容為“the rise of the rest?–?在空白處求發展”。
????????云計算的出現增強了Steve Case的信念。通過云平臺,企業家們和那些初創公司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公司,開展業務,形成規模,而不用擔心公司是否必須建立在舊金山灣地區。同樣,諸如計算機系統設計這樣的工作就可以在任何地點進行,包括中部地區,非高科技地區等。這樣可以在技術不夠發達的大城市和小城市中創造大量技術性就業機會。更令人興奮的是,Brookings董事?Antoine van Agtmael和Fred Bakke在他們的著作“地球上最小的地方-The Smartest Places on Earth”中提到的鐵銹地帶的復興將成為現實(指美國等已陷入經濟困境的老工業區)。
????????如果舊金山灣地區的科技公司希望干一些創新的工作,也可以采取類似上述的措施去改變現狀。具體來說,公司可以通過給其他具有創造力的城市分配科技人員,來“激活”自己龐大的就業群體。簡而言之,舊金山灣地區的科技公司需要擴張和增加工作崗位時,可以通過“傾斜”和引導,在非高科技的傳統地區建立他們的機構,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的、更加平衡的、更合理的科技地理分布。
????????盡管高科技產業有聚集的趨勢,但依舊需要開放的空間,為其他的城市提供發展的機會,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高速發展,高科技產業向其他地區發展的趨勢已經開始出現。
????????這篇文章使用精煉的語言,客觀地分析了高科技產業在大城市的布局,闡述了高科技產業在大城市均衡發展的好處,同時還提出了對未來高科技產業發展趨勢的看法,對于我國未來城市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編輯:楊爽
注:本文轉載自Brookings發布的《Tech in metros:The strong are getting stronger》,作者為Mark Muro和Sifan Liu。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白英博士、實習生胡歡編譯,并進行補充整理。文章省略部分內容,如有其他問題,請聯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郵箱:cistds@cistd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