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放創新概念、緣起及擴展
???????2003年,開放創新(Open Innovation)的概念由Henry Chesbrough在《開放創新:新的科技創造盈利方向》一書中首次提出。他將其定義為“一種企業在自我商業模式中更好地利用外部觀念、技術,且允許企業將對其自身無利用價值的觀念和技術流向其他企業以供其在商業模式中使用的現象”。2006年,他在《開放創新:研究新范式》書中,強調了“有目的性的知識流入和流出”的重要性。2014年,他又在《開放創新的新前沿》中將開放創新的概念修正為“一種使用符合組織內商業模式的金錢和非金錢機制使得知識有目的性的跨組織邊界流動的分散式創新過程”。
???????目前,國外關于開放創新的研究包括開放創新的行業研究范圍、開放創新過程、開放創新的資源及利用、開放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關系等。國內對開放創新的研究以推廣介紹為主,對相關研究尤其是國外研究的述評較多。
二、開放創新典型案例
美國硅谷
通過投資并購實現開放創新
???????在硅谷,整個社會具備良好環境和氛圍,激勵創業者創立企業,吸引天使投資者的參與;當創新企業具備雛形,風險投資機構進入,大企業覬覦收購,天使投資逐漸退出;新增的各種資源使得創新企業進一步做大,進入良性運行軌道;到資本市場上市,風險投資退出。
蘋果公司
融合顧客、合作伙伴到創新之中
???????蘋果公司將顧客、供應商、運營商等價值鏈主體融合到創新中,建立以顧客為中心、以供應商為依托、以運營商為聯盟、以競爭對手為動力的商業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
波士頓海港區
通過多元混合打造創新社區
???????波士頓政府對入駐企業給予了充分的政策優惠,2010年至今,已有超過200家企業進駐創新區,涵蓋了包括孵化器、金融服務、生物醫藥、風險投資、互聯網在內的眾多產業。以創業聞名的百森學院(Babson College)也在創新區建立校區;位于海港區的區域大廳(District Hall)是世界上第一個免費的公共創新中心,由公共大廳與會若干議廳及咖啡廳、餐廳組成。
海爾HOPE、深圳開放創新實驗室
搭建開放創新平臺或實驗室
???????海爾開放創新平臺HOPE于2013年10月正式上線,海爾的智能家居產品海爾星盒、空氣魔方、無壓縮機酒柜等,無不是開放創新的產品。
???????深圳開放創新實驗室(Shenzhen OpenInnovation Lab—SZOIL)是由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和創客大爆炸聯合建設的國際創客開放平臺和眾創空間,是深圳首家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比特與原子中心(CBA)正式合作授權認證的Fab Lab國際微觀裝配實驗室,也是MIT FabLab 2.0合作研發伙伴。
GE、NASA
公開競賽征集方案
???????通用電器公司(GE)在自己網站上建立了公開競賽的征集平臺,定期將需求向全球廣泛征集解決方案。其中最新成功案例是征集噴氣式飛機發動機支架的設計方案,一位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設計者獲得了第一名,GE公司付出的總獎金只有2萬美元。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與第三方開放創新平臺,如InnoCentive、Yet2.com 和TopCoder等合作,將一些航天領域的研究需求發給國內外的潛在參與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英特爾
企業、高校、研發機構多方合作
???????英特爾贊助了五百多家大學,并將其開放性合作實驗室布局在相關領域的大學周圍。這樣的實驗室一般有20個英特爾的研究人員和20個來自大學的研究員。
美國政府
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聯合投資模式
???????2009年奧巴馬政府成立了專門的社會創新基金,由國家社區服務組織負責運營。基金申請對象是中介機構,而非實際從事創新的機構和個人,同時政府要求中介機構在獲得基金后,要按照1:1比例提供配套資金,再向創新機構和個人提供資助。
三、開放創新最新動態與趨勢
互聯網推動開放創新日益精細化和網絡化
???????埃里克·布林約爾松和安德魯·麥卡菲認為,第二次機器時代的特征是無疆域的機器智能和數十億相互連接的人腦一起努力工作,以更好地了解和改善我們的世界。
創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動
???????基于日益增強的多學科特征和復雜性,以及研究成本的上升、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跨文化行動、散居國外者的力量,尤其是全球性市場、材料、人才的競爭,推動了科技探索的國際合作。
大數據推動開放創新更加協同化
???????鑒于大數據具有大量化、多樣化、低價值密度化、快速化等特點,在未來的研發中需要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推動組織、機構、裝置、人才和資源等基礎協同的大數據化。
開放創新日益成為應對全球挑戰的主要方式
???????當今世界面臨了一系列共同挑戰,包括恐怖主義、食品安全、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網絡安全以及能源安全等。為了應對共同的利益需求,科技創新日益被各國政府和社會精英視為共同議程的核心和關鍵。
日益深入的科學共享為開放創新加速發展提供基礎
???????在科學合作日益成為促進創新重要手段的同時,科學共享也成為加速開放創新的重要因素。開放獲取、科學數據共享已成為全球趨勢,有利于共同攻克科學難題。
*本文摘編自《2018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文章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完成。欲了解文章詳情,請聯系cistds@cistds.org.cn。 ? ?? 編輯: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