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首次提出,要“把北京建設成為國家創新中心”。在“科教中心”基礎上建設“創新中心”,是新時期首都發展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完成這一戰略任務,對北京率先形成創新驅動格局、創建世界城市及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整體轉變具有戰略性意義,也將對我國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競爭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國內外對國家創新中心的含義并沒有明確一致的定義。課題組經認真研究后,認為北京建設國家創新中心應聚焦于五大戰略定位:科技創新引領者、高端產業增長極、深化改革先行區、創新創業棲息地、文化創新示范城。
科技創新引領者是指北京要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形成具有獨特優勢的科技創新區域,通過創新驅動更好地發揮國家首都的功能,通過創新驅動更好地建設“世界城市”。要實現科技創新引領者目標,需要統籌協調科技資源,實現各方融合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管理國家首都、建設世界城市;進一步拓展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應用市場;以增量帶動存量,不斷激發各類創新要素的活力。
高端產業增長極是指北京要在本地建立起強大的、市場化運作、高附加值的產業力量,形成有若干領先企業帶動、大量中小企業參與的產業創新體系,真正實現與科教資源的有效對接。要實現高端產業增長極目標,需要加快現有產業的升級和調整;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服務業創新;充分發揮各種類型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防止過度依賴央企搞創新,也要防止因為沒有領軍企業而出現創新鏈條分散的局面。
深化改革先行區是指北京要有比其他城市更適宜創新的體制與政策環境。需要從可先行先試的重要改革領域和可全國推廣的創新政策和執行機制兩個方面著眼,深入推動在股權激勵、成果轉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落實研發費的稅收抵扣政策方面走在全國前面;積極探索國有資本支持創新的新途徑,切實解決新興源頭性創新機構發展面臨的體制問題。
創新創業棲息地是指要在北京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和有利于創業者開展創造性活動的經濟社會環境。需要加強對創新風險和創新失敗的深刻認識,改變“只重技術創新、輕商業模式創新”的觀念;堅持開放創新和合作創新;建設創新友好型政府;千方百計保護個人創造,北京應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首善之區。
全國文化創新示范城是指北京要抓住文化產業大變革的歷史機遇,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整合文化相關資源,形成產業合力和創新力;完善文化創新體系,推動文化產業高端化發展;有效解決文化企業發展中的兩大瓶頸問題,為文化企業提供切實保障,把北京建設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示范區,文化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新興文化業態的領航者,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中心城市。
? 編輯:楊爽
注:刊載于《2012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更多信息請聯系cistds@cistd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