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年度品牌研究成果——“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24”。“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是全國首個針對單一城市的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自2012年起每年發布,持續動態監測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成效,被媒體譽為全社會了解首都科技創新的一扇“新窗口”,首都科技創新發展的“全景圖”,以及客觀反映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和趨勢的“晴雨表”。“首科指數2024”則全面展現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新貌,為北京更好地推動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有力支撐科技強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一、數讀“首科指數2024”
“首科指數2024”顯示,2013-2023年,首科指數增長態勢明顯,總指數得分從2013年的102.16分增長到2023年的194.43分,增幅達92.31%,年均增長8.48分,年均增長率達6.76%。
從分項指數看,首都在四項一級指標方面,都有明顯提升。其中,創新績效一級指標上升最為明顯,總體增幅達133.48%,從109.79分增長到256.34分,年均增長13.32分;創新資源一級指標總體增幅達43.47%,從92.43分增長到132.61分,年均增長3.65分;創新服務一級指標總體增幅達88.50%,從101.39分增長到191.12分,年均增長8.16分;創新環境一級指標總體增幅達47.39%,從92.11分增長到135.76分,年均增長3.97分。
從“創新效率比”看,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實現創新效率三次躍升,創新效率“十三五”中期較“十二五”中期提高31.93%,“十四五”中期較“十三五”中期再提高22.93%。2013-2023年,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創新效率提高62.18%。
在15項二級指標中,有10項指標的年度增速出現正增長,年度增速增幅最大的是科技成果二級指標,增幅達15.46個百分點。同時,有5項指標的年度增速下降,增速降幅最大的為金融服務二級指標,降幅為17.26個百分點,主要影響在于北京2023年境內上市公司股票籌資額下降了1.33%;創業投資金額下降了54.12%。
二、“首科指數2024”細分領域解讀
1.創新資源加速集聚,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形成
“首科指數2024”數據顯示,一級指標中,創新資源一級指標保持增長,增幅為3.63%;二級指標中,創新人才增幅明顯,達6.82%。同時,人才整體規模和質量保持提升。截至2023年底,北京地區人才資源總量達到796.8萬人,較2013年增長36.7%。專業技術人才占比達到57.1%。全市從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的人員規模2023年達到40.21萬人年,是2013年的1.66倍。
2.創新環境增速放緩,國際化政策環境仍需完善
“首科指數2024”數據顯示,一級指標中,創新環境年度增幅為-3.16%,與上期相比增速下降了9.66個百分點;二級指標中,政策環境下降顯著,達-15.47%,比上期增速下降了29.81個百分點,國際交流年度增幅為-11.03%,比上期增速下降了15.12個百分點,顯示出國際環境變化對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有較大影響。
3.創新服務持續提質,高標準技術市場實現突破
“首科指數2024”數據顯示,一級指標中,創新服務年度增幅有所放緩,為-2.03%,與上期相比增速降低6.78個百分點;二級指標中,金融服務下降明顯,為-17.26%,這一增速創下歷年最低。科技條件、技術市場、創業孵化保持增勢,其中創業孵化增勢明顯,年度增速11.45%,比上期增速增加16.50個百分點。
4.創新績效穩步提升,高質量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首科指數2024”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創新績效一級指標在四項一級指標中整體增幅最大,達133.48%。同時,隨著北京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政策支持與服務生態優化,增速逐漸加快,年均增速為8.85%。二級指標中,增幅最為顯著的是科技成果二級指標,年度增速達15.46%,且近六年年度增速均為兩位數。
三、新時期,首都科技創新事業邁向新高度
當前,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加快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國際競爭形勢深刻變化,北京作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中心,有責任有條件率先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引導下,北京不斷強化世界科學前沿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攻堅,營造更優創新生態,積極培育產業新優勢新動能。
落實“五強”舉措,擘畫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新方向,引領首都科技創新發展邁向新高度。一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立法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強法”舉措;二是中關村迎來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新機遇的“強園”舉措;三是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出臺資金支持管理辦法的“強基”舉措;四是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嶄露頭角的“強群”舉措;五是高質量“引進來”高水平“走出去”,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的“強突破”舉措。通過立法保障、園區建設、生態環境優化及產業集群發展等多方面的努力,為首都科技創新事業的持續發展和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加速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策略建議
科技創新作為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核心驅動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北京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生態培育,統籌配置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全力塑造科技創新核心優勢。然而,在創新驅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北京仍面臨多重挑戰,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深度有待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遭遇新阻礙、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等。
第一,提升原始創新質量。強化科研實力,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領域樹立標桿,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爭做示范,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面勇于先行先試。全面提升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的攻關能力,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全球重要科學策源地。
第二,提升轉化創新質量。建立健全具有北京特色的技術轉移轉化服務體系,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先優勢,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第三,提升協同創新質量。運用鏈式思維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注重創新資源的釋放與科技成果轉化后的經濟反哺效應。打造以科技為紐帶的經濟共同體,構筑高質量經濟形態,實現創新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同時,以“鏈”帶“群”,做強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質效,在京津冀協同創新方面勇開新局。
第四,提升開放創新質量。在營造國際化創新環境方面走在前列,凸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國際屬性。積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充分利用“兩區”政策疊加優勢,支持在京各類創新主體開展海外合作。
第五,提升產業創新質量。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培育世界一流的科技企業。充分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主陣地作用,持續推動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科技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培育并壯大科技領軍企業。
編輯: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