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總在孵企業數超過17萬家,在孵企業總收入超過6000億元,創業孵化載體數量、在孵企業數等指標均躍居世界前列。作為第一部全貌展示中國創業孵化發展報告,《中國創業孵化發展報告2018》和《中國城市創孵指數2018》在6月29日中國海創周上正式發布。
《中國創業孵化發展報告2018》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和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共同研發。報告揭示了全國及32個地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創業孵化情況,并被正式納入“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系列報告”。
累計幫助4萬家企業
獲1940億元投資
2017年創業孵化全面發力,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已達4069家,相比2016年增長了24.8%。在孵科技型中小企業17.5萬家,累計畢業企業11.1萬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1萬家,占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的8.2%。帶動就業達256.5萬人,其中吸納應屆畢業大學生27.3萬人。擁有有效知識產權30.7萬項,其中發明專利5.2萬項,占全國有效發明專利數的2.5%,新增發明專利授權2.1萬項。累計幫助4萬家企業獲得1940億元的風險投資。畢業后上市和掛牌企業達到2777家,占創業板上市企業的1/7,占新三板掛牌企業的1/10。
2017年,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前5個地區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上海。創業孵化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助推創業企業從零到一、高速成長。全國孵化器內在孵企業一半以上從事電子信息產業,近15%從事高端制造、8%從事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8%從事文化創意。越來越多的孵化器走出國門,將海外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回歸,促進了全球創新資源的流動。
2017年,以降低大眾創新創業門檻為目標的眾創空間全國已達5739家,眾創空間提供工位數超過105萬個,當年服務的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超過41萬個,當年空間內新注冊企業超過8.7萬家,舉辦的各類創業活動和創業培訓超過25萬場,眾創空間內創業和就業人數超過170萬人。
眾創空間發展開始進入量質轉換階段,2017年,眾創空間的經營、盈利和投融資模式逐漸清晰,高成長、新模式的創業企業開始涌現并迅速占領市場,對傳統產業帶來顛覆式變革。
北京、上海、深圳
位列創孵指數前三甲
根據同時發布的《中國城市創孵指數2018》,北京、上海、深圳位列中國城市創業孵化指數2018排行榜前三名。排名前20的其他城市分別是:廣州、杭州、南京、蘇州、天津、武漢、重慶、西安、成都、鄭州、無錫、長沙、青島、東莞、長春、廈門和佛山。
“中國城市創孵指數”以創新創業為核心,從經濟、社會、科技、運營績效等方面出發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綜合反映城市的創孵發展水平。該指標體系6個一級指標分別是:創孵經濟績效、創孵科技績效、創孵社會貢獻、創孵服務水平、創孵基礎設施和創孵運營績效。
中國城市創孵指數分析框架
《中國城市創孵指數2018》基于2017年全國列入火炬統計的406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5739家眾創空間的統計調查數據,對中國337個城市的創孵指數進行測度,并對創孵指數總體排名前100的城市以及各分項指數排名前100的城市進行發布。
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越高創新能力越強
報告發現,我國城市的創孵指數得分結果分布錯落,各城市之間的差距較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創孵指數越大。創孵指數和城市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正相關,且城市創孵指數排名和綠色競爭力指數排名相對一致。從空間分布來看,創孵水平較強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在中國19個城市群中,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的創孵指數位列前三甲。
據分析,提供優質服務是創業孵化載體建設的核心要素。報告建議,促進創新與創業的有機結合,積極培育創新型創業。加強區域內和區域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城市創孵水平協調發展。創新盈利模式,提升創業孵化載體營收能力。進一步加強孵化行業研究力量。
中國城市創孵指數排名TOP100城市集中地
城市群創孵指數
《中國城市創孵指數2018》是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和韻網(WIIN)聯合編寫。研究為各城市判斷自身創業孵化發展狀況提供參考依據,有利于各城市發現創業孵化的優劣勢,完善城市創業孵化體系等。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王楠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4zB9avXkAVSu6m0fymgS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