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加快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地方加快運用PPP模式、規范有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
《通知》指出,加大存量資產盤活力度,有利于減輕地方政府債務負擔,有利于更好地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吸引具有較強運營能力的社會資本,提高基礎設施項目的運營效率,降低成本。等等。
有專家介紹,PPP項目開展以來,大部分以增量項目為主,而存量資產PPP項目較少。而且存量資產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較多,沒有統一之規。但從國內經濟形勢看,盤活存量資產涉及較多政策體制深層次的理順,意義更為重大和深遠。
近年來,大量新增PPP項目紛紛上馬,增加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此次《通知》的出臺,釋放了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信號,讓PPP模式運用更加穩妥。
存量資產PPP項目風險更小
隨著新建項目落地、城市擴展的不斷加速,城市越來越面臨著存量資產的大量積累。
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城市基礎設施(PPP)法律服務團隊主辦律師祝詣茗介紹,存量資產的范圍比較寬泛,包括傳統經營的社區幼兒園、養老院、垃圾處理設備等。
這些存量資產,雖然多處于黃金地段,但或是因為樓體老舊或是因為管理、服務不善,其水平遠遠達不到需求群的標準,無法實現該機構所應具備的價值。
隨著經濟水平的日益發展,經濟體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都在提升,與此同時,傳統的經營模式、制度模式、理念逐漸失去了優勢,不少存量資產缺乏對市場的深入認識,建設標準以及運作模式都跟不上市場發展的形勢。
對于PPP模式盤活存量資產的呼聲早就有了,也有一些存量資產PPP項目。
祝詣茗說,作為顧問,她最近參與完成的某福利院項目就是一個典型的存量PPP項目代表。
據祝詣茗介紹,此前,該福利院在人員、管理、設備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在編人員不愿意或不適合去做具體服務事項,院方招聘了一些社會人員。由于薪酬較低,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福利院的服務質量、環境設備等,常遭到入住老人及家屬的詬病。
后該福利院PPP項目引入運營水平較高的第三方,采用專業養老院的管理模式,摒除了人員不專業,環境、設備老舊給養老院帶來的制度、管理風險,允許第三方市場化運營,提升了服務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祝詣茗說,與新增PPP項目相比,存量資產PPP項目運作成本較低、收益相對較高,市場風險更小,且政府已經擁有相對成熟的管理、監督、考核體系。甚至一些存量資產PPP項目并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建造過程,有的完成前期工作后就能帶來穩定的資金收入,例如,養老院、幼兒園、垃圾處理廠等存量項目。
相對新增PPP項目,存量資產項目更能深入轉變傳統資源的運作方式,實現存量資產的規模化、高附加值等。
她同時指出,目前通過PPP項目盤活存量資本的案例不是很多,較多的還是增量資產PPP項目。主要因為增量資產往往因其能夠帶動大量的投資,較好地拉動地方經濟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的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相較第一批和第二批,多為增量資產PPP項目,總投資約為2.14萬億元。而第一批財政部PPP示范項目,總投資僅為1800億元,第二批為6589億元。
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基本都是增量項目,而前兩批存量項目的比重比較大,由此看來,第三批項目將會帶動比較大的投資,對穩增長的意義也會比較大。
存量PPP開發較為復雜
針對當前我國已實施PPP項目中新建項目多、存量項目少的問題,發改委日前印發了《關于加快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積極推廣PPP模式,加大存量基礎設施盤活力度。
加快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不僅有利于化解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同時有利于引入民間資本到基礎設施領域,有利于提高項目的運營效率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盤活存量資產有利于豐富民營企業參與PPP的機會。
他說,以往新建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所需投資量大,而民營企業投融資能力不強,因此參與新建項目易受約束。另外,民營企業在重大項目的經驗、能力和資質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推進項目前期工作還面臨一定的困難。
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已公布社會資本方中標人的PPP項目達到3774個,平均投資規模約14.8億元,其中民營企業單獨或作為聯合體牽頭人中標項目的平均投資規模約7.8億元,明顯小于總體平均規模。
而存量資產PPP項目所需新增投資少,較少涉及大規模施工,報建審批等前期工作通常已經完成,規避了民間資本參與大型基礎設施PPP項目的諸多障礙,有利于民間資本的進入。
但是,和新增PPP項目相比,存量資本PPP項目往往沒有一定之規,過程較為復雜,給民間資本的進入造成一定的阻礙。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趙崢對法治周末記者說,存量資產方面,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拆遷的PPP項目問題復雜,但同時也是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為長期擱置,這些老舊小區可能涉及安全問題。
“存量資產項目歷史遺留問題多。”趙崢說,很可能就是爛尾工程,有的政府可能在其中墊了資,或是開發商欠賬跑路。具體到住戶,有的搬遷較為順利,有的住戶可能要求更多的補償。因此,民間資本進入,需要和項目每一個利益關系人協商,“一事一議”,過程復雜,不像增量資產項目,模式相對較為一致。
PPP也存系統性風險
某權威研究機構報告稱,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2.7%至28%,加上中央政府負債率15.1%,中國政府負債率在37.8%至43.1%之間。
報告指出,雖然這距離國際60%的警戒線還有較大空間,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較大。尤其是2015年以來,一些新型融資手段正通過政府投資基金、專項建設基金、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PPP)等形式,加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并有可能成為新的政府債務風險點。
趙崢介紹,PPP項目一般周期較長,用于公共產品和服務方面。除去直接的財政補貼外,中央和地方還設立PPP基金,以少量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很大程度上PPP起了金融杠桿作用,屬于虛擬經濟操作。
PPP項目既涉及企業,又涉及政府,因此一旦發生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將會產生巨大的金融風險。
近年來,PPP項目存在一些亂象,除了大量的騙補、不運營、假運營等,還有的利用較少的資金拿到PPP項目、土地,再利用項目融資。
趙崢對法治周末記者說:“這些狀況在過去10年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不加強監管,未來還會出現類似的新問題。甚至新舊問題同時爆發,引起系統性風險。”
7月14日至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國家金融安全。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從今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可以看出,中央對金融的關注度加強了。”
趙崢對記者說:“以前都是人民銀行、財政部等領導出席,而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可以看出中央高度重視金融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現在金融面臨的問題很嚴峻。”
在加快增量項目的同時,注意存量項目,“瞻前的同時更要顧后”,此次《通知》本質上就是預防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文件。
趙崢表示,它(《通知》)傳遞了一個信號,PPP領域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美好,也有一些亟需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甚至是系統性風險。預示著未來可能會壓縮新增PPP項目,或者嚴格控制新增項目的審批。
來源:法治周末7月18日刊??? 編輯:王楠
鏈接:https://finance.sina.cn/2017-07-18/detail-ifyiakwa4567574.d.html
注:趙崢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