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綠色評價研究報告》7月6日在京發布。報告構建了由4級311個指標構成的“中國企業綠色評價指標體系”,發布了450家上市公司、700家京津冀重點污染監控企業的綠色發展水平排行榜,并就中國綠色發展戰略提出了政策建議。
報告作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DO-UNEP)綠色產業平臺中國辦公室的重點研究成果,由該辦公室主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教授,在當日召開的“2017中國綠色發展論壇”上進行了發布。
研究者抽取了企業環境管理、供應鏈情況、產品全周期環境影響等4級311個關鍵點作為評價指標,并兼顧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企業特點差異,以及綠色企業的共性特點等等,構架完成了整個考察體系,并在758家上市公司、1227家京津冀重點污染監控企業中進行了評估測試。
去除掉不實數據,以及缺乏可比性和難以量化、可操作性低的數據之后,研究團隊最終保留了450家上市公司和700家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逐一、逐項考核打分,并進行了分類排名。分數越低,表示企業綠色發展情況越好。
除上市公司單分一類外,京津冀重點污染監控企業被劃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工業企業、垃圾處理企業、熱電企業和污水處理企業。
以下是各榜單上表現最佳的十家企業。
這一輪研究和分析,暴露出了企業綠色發展的 “一不足、三失衡”。
●?一個不足,就是企業環境數據披露不足,數據嚴重缺失。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的披露,多以定性描述為主,偏重于宣傳自己的環保成績,缺乏實際數據。這也導致研究團隊所設計的311個指標中,實際可用僅在30個左右,而這將對結果的精確性產生影響。
●?三個不平衡,一個是不同區域的企業,綠色發展很不平衡。在京津冀企業的綠色評價研究中可發現,北京的企業綠色發展情況相對好,比如說前面垃圾處理企業中,前十位里北京企業就占8個。
●?第二是不同行業企業間的綠色發展不平衡。其中,和消費者直接相關的行業綠色發展相對較好。
●?第三是不同企業間綠色發展不平衡。在京津冀工業企業排名里面,排名第一的北京奔馳汽車,與排名第十位的企業的得分相差兩倍多;甚至有的一、二名之間也拉開了不小的距離。也就是所,雖然都名列前十,但并不證明發展得都那么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基于研究的結果,研究團隊也提出了幾條建議:
一是在頂層設計上,希望國家應該盡快出臺綠色發展的戰略,綠色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綠色企業發展的一些政策,為企業指明方向和任務。
二是在綠色發展不同的階段,政策導向也應有所不同。當前階段,一定程度的強制性要求是有必要的。
三是盡快出臺綠色評價標準等一系列制度。目前迫切需要建立綠色核算制度、信息公開披露制度、監控管控制度以及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要識別真偽,嚴格認證,劃分等級,把他們的綠色形象和作為公布于眾。應該讓綠色企業的評級與企業獲取綠色金融資源的多寡掛鉤,越“綠”的企業在金融工具方面應給予更多的支持。
四是企業本身要有戰略監管,未雨綢繆。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企業需要認識到綠色發展要求的必然性和緊迫性,積極思考綠色企業建設問題,盡快做好應對的準備。
本文來源:瞭望新媒體??? 編輯:于悅
鏈接:http://page.palmtrends.com/show.php?id=LmdwdwNPPzM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