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重點反映經濟發展的活力、動力和潛力。從北京看,經濟發展新動能體現在哪些方面?2020年12月8日BTV財經頻道播出《數說北京》節目,聚焦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教授再次受邀做客BTV財經頻道,從網絡經濟、創新驅動、經濟活力和轉型升級等角度深入解讀首都經濟發展新動能。
*以下為部分訪談文字整理:
主持人海峰: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從北京來看,經濟發展新動能體現在哪兒?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
可以看出,2016年,也就是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尤其是網絡經濟和創新驅動這兩個分指數,“十三五”期間的增長趨勢更明顯。
從北京看,五年來,經濟活力、創新驅動、網絡經濟、轉型升級、知識能力這五個方面,北京都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全市緊緊圍繞首都的城市戰略定位,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城市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北京人均GDP、全員勞動生產率、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能效水平等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主持人海峰:從整個國家來看,網絡經濟指數最高。網絡經濟的概念,具體包括什么?近些年來,我國在網絡經濟發展方面發展如何?北京的具體情況又如何呢?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
網絡經濟更強調計算機網絡的作用,是以互聯網的興起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經濟形態。核心內容是基于國際互聯網的電子商務。
近些年來,我國網絡經濟發展迅速,《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龐大的網民經濟發展為網絡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用戶基礎。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2019年交易規模達10.63萬億元,同比增長16.5%。數字貿易不斷開辟外貿發展的新空間。2019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1862.1億元,增長了38.3%。
北京的網絡經濟近年來蓬勃發展,不斷為經濟增長積蓄新動能,部分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已在相關領域發揮重要帶動作用。比如,2019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網上零售額達到3366.3億元,比上年增長23.6%。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餐費收入為141.0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對全市餐費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9%。今年以來,在線教育、網絡醫療、直播電商等網絡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更是蓬勃發展,這一方面有疫情的原因,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新業態新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新需求。
主持人海峰:數說北京在《數說四經普》這期節目里,嘉賓曾說到“雙輪驅動讓北京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對于這句話,您如何理解?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
從首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看,289個城市中,北京在創新資源、創新服務、創新績效三個方面均排名第一,科技創新發展水平領跑全國。北京創新驅動能夠取得這些成績,得益于近年來不斷地尋求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創新生態,從而能夠集聚全球的創新要素。
從制度創新看,北京市發布實施了“科創30條”和《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通過健全科技成果權益分配機制、破除人才制度壁壘、簡化科研管理流程等,制定實施《關于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1+5”系列政策,依托冬奧會等重大活動重點工程,推出一批重大應用場景建設項目,有效地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增強了創新動力和活力。
北京在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方面,已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改革的一面旗幟。近年來有28項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復制推廣,營商環境改革成效顯著。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的世界排名由46位上升至31位,其中“開辦企業”指標排名提升至190個經濟體第27位。作為世界銀行評價樣本城市,北京“開辦企業”改革舉措被世界銀行認可并作為改革亮點之一。通過“e窗通”服務平臺,“一次填報、一網提交”,就能實現網上“一窗辦理”營業執照、刻制公章、領用發票等各類登記事項,徹底改變企業開辦“分頭跑、挨個辦”的辦理方式,企業開辦已正式邁入“一次申請、一個環節、一天辦完”的“1”時代。
在人才方面,新增懷柔科學城、順義臨空經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通州環球影城4個國際人才社區,全市國際人才社區試點區域擴至8個,實現“三城一區”全覆蓋,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主持人海峰:通過剛剛介紹的創新驅動,其實也談到了經濟發展新動能中的知識能力和經濟活力,在經濟發展新動能中還有最后一個指標是轉型升級指數,從全國來看,轉型升級指數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0.4%,結合數據,請談一談轉型升級這個指數所包括的內容。從北京來看,轉型升級的模式還有哪些?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
從數據看,轉型升級指數主要涉及產業結構優化、市場主體轉型、產品提質降耗三個方面的內容。創新驅動不僅體現在工業領域,也滲透于農業和第三產業。從北京來看,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發展數字經濟得天獨厚,隨著北京將著力建設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實驗區,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將向縱深發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不斷融合,包括服務業在內的智能產業不斷成長壯大,農業轉型升級也將向智能農業穩步發展。
主持人海峰:新動能未來的發展,以及未來還有哪些突破點?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
未來,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會被大面積應用,我們國家需要圍繞新基建、新場景、新消費等領域,實施更高水平的開放,抓住數字化轉型和產業鏈調整重大機遇,加快制度創新,把人才優勢轉化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新動能的成長優勢。
*查看完整節目請點擊https://item.btime.com/2398ei14d6ur1ohcilvtjcvnsh8
編輯: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