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隨著《2019濱海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的正式出臺,天津也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第三個推行垃圾分類的大城市。同時,根據發改委及住建部2017年頒布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預計到2020年年底,全國的46個重點城市都將推行垃圾分類的先行先試工作,中國正式進入“垃圾分類時代”。在如此洶涌的垃圾分類熱潮下,政府應該怎樣發揮更有效的主體責任,企業又應該怎樣正確借力新商機來推動新型商業模式的變革與發展,近日,我院專家接受了《法制日報》記者的專訪。
? ? ? ?針對這股席卷全國的垃圾分類熱潮,專家表示,垃圾分類處理是政府的責任之一,但目前垃圾分類處理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因此亟需變革。主要突出問題多出現在垃圾回收階段,目前,很多小區設置有兩類垃圾桶,分別是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雖然很多市民在丟棄垃圾時進行分裝,但是在環衛清運的過程中,無法做到分類運輸。
? ? ? ?而面對因為垃圾分類新政的出臺而吸引眾多投資者涌入市場這一現象,我院專家指出,一些公司也許并不具備垃圾處理的場地、也不做轉運或者焚燒、填埋,而是作為一個輔助的角色進入到垃圾處理領域。這些企業為中上下游企業提供了較為集中和便利的服務,降低了環節中的成本,但其目的是求得多方的投資或者合作。同時專家還強調,行業熱潮期,會不斷有企業復制這種模式,呈現出“你唱罷后我登臺”的局面。但是如果想要做的長遠,需要把全產業鏈嵌入到循環鏈中去,避免半途而廢的悲劇。作為監管部門,也要警惕行業內的“路演”式的商業模式,以免出現惡意競爭、壟斷甚至賄賂等亂象。
圖源自視覺中國
(綜合自法制日報,原標題《垃圾分類熱潮催生新商業模式》,記者?宋媛媛。)
編輯:文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