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轉型、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各國共識的大背景下,新質生產力作為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新模式,正逐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作為一種新的投資理念、企業經營理念和評價標準,引領著企業從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轉向兼顧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全面發展路徑。
探討新質生產力與ESG在當代社會發展背景下的交匯與融合,深入分析二者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層面的相互關系和轉化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企業發展ESG與培育新質生產力,需做好信息披露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完善公司治理體系。
?
一、ESG與新質生產力的含義
(一)ESG
近年來,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逐漸成為實務界和學術界的熱門話題。2004 年 6 月,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發布《Who Cares Wins》報告,首次提出ESG 概念;2006年,聯合國發起成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ESG理念和評價體系逐步形成。ESG是一種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的投資理念、企業經營理念和評價標準,超越了以往僅看重公司財務成果的局限,將企業的環境影響、履行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同樣作為核心評價維度,反映了一種更全面的企業價值觀念。
(二)新質生產力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2]。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對新質生產力的闡述,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
二、ESG與新質生產力的內在關系
新質生產力和ESG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關系。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利用新技術、新產業形態和新商業模式等創新途徑,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和經濟活力,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引擎。ESG理念指導下的企業行為,注重經濟、社會、環境三者之間的和諧共生,通過保護生態環境、履行社會責任、優化公司治理,減少資源消耗、增強社會凝聚力、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
新質生產力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得以兼顧,實現經濟持續發展與綠色低碳轉型的雙重目標。新質生產力倡導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促使傳統產業向高端、智能、綠色的方向轉型,增加環保友好、資源節約型產業的比重。ESG在環境維度強調企業應降低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對資源的消耗,持續加強綠色實踐,優化資源利用效率,進而推動新質生產力的提升。《How do ESG affect the spillover of green innovation among peer
firms? Mechanism discussion and performance study》一文通過對 2012 年至 2020 年中國 A 股上市企業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重點企業的 ESG 在行業中具有顯著的綠色創新溢出效應,主要來自緩解同行公司的融資限制和增強其高管的環保意識。
(二)構建公平包容的社會生態
新質生產力強調“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這與ESG理念中的社會責任相對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革新,優化生產關系與勞動者權益,提升整體生產效率。以共享經濟、遠程辦公等新興業態為例,新型生產關系為公眾提供了更為靈活多樣的就業選擇與社會服務,促進了社會福祉的提升,構建了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生態。
在ESG的社會維度,企業的利益相關方包括客戶、供應商、員工及社區等。企業通過確保產品質量與客戶滿意度、與供應商建立友好共贏的溝通協作關系、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等方式,有效提升社會績效;通過營造公正、多元、平等與包容的職場環境,保障員工權益,激發員工潛能,促進企業的創新,使其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
(三)提升資本配置效率
新質生產力強調“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新質生產力要求塑造高效的生產關系,讓各類優質的生產要素高效配置,這要求公司治理結構更加廉潔、高效,更好地響應市場和社會變化,提升長期穩健發展的能力。
治理是企業ESG實踐中最關鍵的維度,關注企業治理架構的科學性和有效運行、商業道德行為、合規與風險控制、信息披露等。企業通過建立完善的治理架構、透明的監督機制、保護各利益相關方權益等方式完善公司治理,更好地識別和管理潛在風險,夯實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從而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奠定堅實基礎。《ESG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ggregated Evidence from More than
2000 Empirical Studies》研究表明,ESG績效與公司財務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積極影響幾乎是穩定的。
?
三、企業ESG發展與新質生產力培育的轉化路徑
企業深入踐行ESG理念、系統落地ESG實踐,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路徑。ESG實踐通過一系列轉化路徑全面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雙重增長。
(一)做好ESG信息披露,構筑品牌信譽基石
企業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機制,定期發布ESG報告,展示其在ESG領域的實際行動與成果,可以傳遞其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和愿景,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公眾形象、增強投資者信心、吸引人才和客戶,識別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存在的風險和機遇,進行自我評估和持續改進,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二)推進多方合作共贏,構建全面協同網絡
企業凝聚各方力量,加強溝通與協作,能夠更有效地識別和應對復雜多變環境下的內外部挑戰,共同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一是完善供應鏈管理要求,與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提升環境和社會標準,促進供應鏈的綠色化和人性化;二是與客戶建立長期互信關系,提供符合ESG標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可持續消費需求;三是與政府和社區保持良好互動,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和公益活動,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做出貢獻。
(三)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企業秉持ESG中的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路徑。首先,企業應當加大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方面的技術創新力度,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不斷推動自身主導產業的綠色轉型、改造和升級。其次,企業應開發綠色產品和服務,培育新興綠色產業,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努力開發和搶占綠色產業新賽道。服裝公司益彩時尚貿易(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彩時尚”)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公司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ESG理念融入公司業務發展和日常運營中。益彩時尚積極響應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結合服裝面料行業特征、公司發展現狀及規劃,于2023年搭建起ESG治理架構、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2024年6月發布首份ESG報告,向利益相關方分享其在ESG方面的理念和行動。益彩時尚將開發綠色面料作為重點ESG行動,于2023年發布兩個系列的自主研發的環保面料。益彩時尚計劃逐步用再生纖維產品替代化學纖維產品,并以30%的替換率作為短期發展目標。
(四)加速科技創新步伐,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
企業必須以科技創新為ESG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積極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一是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充分利用移動通信、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的全面創新。
(五)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打造多元化專業團隊
企業應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為員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和條件;關注員工福利,制定完善的薪酬福利政策,為員工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注重人才的選拔、培養、激勵,建立完善的職業發展路徑和培訓支持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人才發展體系;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打造公正、多元、平等、包容的職場環境,尊重員工的個性和差異,激發員工的活力和創造力。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泰新能”)注重員工幸福感和發展,從招聘、培訓、職業發展、企業文化等多角度出發打造企業DEI文化,在制定招聘、晉升、薪酬和福利等政策方面充分體現多元、平等和包容的理念。目前,公司在職員工數突破12000人,涵蓋31個國家、37個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2023年12月18日,正泰新能從506家海內外企業中脫穎而出,榮獲全球雇主品牌研究領域的權威機構——雇主品牌研究所頒發的“2023 DEI雇主大獎”。
(六)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提升決策透明度與效率
企業應持續優化提升在合規與風險控制、商業道德、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治理水平,為培育新質生產力保駕護航。企業應全面、深入落實可持續發展管理,從ESG治理架構、ESG戰略設計和落地、利益相關方溝通等方面持續提升可持續發展管理水平,持續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注入動力。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建立了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機制,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明確各級管理職責和權利,確保公司合規經營;注重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定期發布財務報告和可持續發展報告,公開公司的經營情況和ESG實踐情況。2023年5月,吉利控股制定“2025年達到30%或以上女性董事”以及“持續增加董事會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比例”的董事會成員多元化的目標。截至2023年末,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占比增加至42%(2022年:36%),女性董事占比為25%(2022年:27%)。獨立非執行董事的平均任期下降至5.13年( 2022年:5.84年);各董事具有多元的專業經驗,涉獵企業經營、會計財務、風險管理,以及汽車工程等不同專業領域。
?
作者: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ESG研究員高艷輝、王昕。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作者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所有。欲轉載文章,請您聯絡cistds@cistds.org.cn,申請轉載授權。轉載時請注明"來源: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原創之路不易,請自覺遵守我們的轉載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創版權,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編輯: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