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是全球性人口發展大趨勢,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開的會議中就指出,將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應對生育水平持續走低可能帶來的風險。
如何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創新動力不足、經濟發展活力下降、對勞動力市場的沖擊,以及如何積極把握老齡化時代下創新社會參與方式的機遇,都將成為我國創新發展道路上亟待思考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據聯合國《世界人口現狀報告》(UN, 2017年)預測,全世界60歲以上老齡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20億,人口老齡化速度將不可避免的急劇加速,發達國家尤為突出。
因此,不妨將視線轉向鄰國韓國。緩解老齡化加速帶來的負面沖擊是韓國政府一直以來都面臨的最重要、最緊迫的課題之一。通過分析同屬東亞圈、同樣明確創造性發展戰略的韓國人口現狀,也許能為我國未來在老齡化社會的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一、韓國將成為最“老”的國家?
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ECOSOC,1957)定義來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意味整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比例達到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則進入“超高齡社會”。
老齡化現象雖然在世界范圍內普遍發生,但根據OECD推算,若韓國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則將超越日本(36年),成為從“老齡化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用時最短(25年)的成員國。
1960年,韓國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僅為2.9%,但在2000年超過7%,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20年,韓國65歲以上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5.7%,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預計到2025年,老齡人口占比將達到20.3%,進入超老齡社會。
2020年,韓國戶主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齡家庭占總家庭數的22.8%,預計到2047年,總家庭數的一半(49.6%)將成為老齡家庭。
圖1 韓國統計廳未來人口推算(2019~2060年)
援引韓聯社報道,最近10年間,韓國65歲以上高齡人口年均增長4.4%,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2.6%)的1.7倍,在OECD所有成員國中增速最快。
韓國經濟研究院推算,到2048年,韓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很有可能達到37.4%,成為OECD國家中最老的國家。
圖2
OECD主要國家高齡人口年均增長率
二、長壽且不愛生孩子的韓國人
老齡化現象可以分為兩個誘發因素,一個是出生率減少,另一個是預期壽命的延長。
而韓國的老齡化現象之所以迅速發展,除了醫學技術發達、收入水平的提高、衛生狀態和營養狀態改善導致平均壽命延長之外,迅猛下降的出生率及人口結構上各年齡段構成不均衡(即嬰兒潮一代前后)是韓國老齡化極具加速主要原因。
低出生率是指總生育率持續低于2.1人的現象,超低生育率是指總生育率低于1.3人的現象。韓國從2001年開始就進入了超低生育社會。
圖3 韓國歷年總和生育率變化
針對低出生率的原因,大多數人會歸因于單身人口增加、推遲結婚、調整懷孕的可能性提高等。但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生育和養育子女的結果來看,經濟原因才是主導因素。
根據貝克爾家庭的孩子需求理論認為,家庭生產的孩子質量與孩子數量有替代關系,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在分析生育子女成本與其他商品成本對比產生的相對成本后,對孩子質量的需求上升,對孩子數量的需求減少。
因此,從整體經濟情況看,收入水平越高,生育率就越低,子女的平均教育水平也會提高。
如果根據人口轉變理論來看,生育率下降是在對伴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而變化的社會生活做出相應反應。
在韓國,女性的高學歷化、教育及住房支出上升等育兒費用的全面增加,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最為主要原因之一。
三、機遇與挑戰并存
韓國的低出生率、深度老齡化現象對韓國整體發展都產生了多種影響。
低出生率造成長期投入產業活動的勞動力不足和消費人口減少,從而導致韓國國內市場需求的減少。這種現象長期產生也會降低國家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削弱國家競爭力。
從理論層面來看,大部分對于老齡化現象產生的經濟影響都以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說”為基礎。即根據經濟主體的不同人生階段,所產生消費的誘因和形態也相應不同。
韓國老齡化對整個經濟產生的影響可以分為資本積累和勞動供給減少引起的生產減少及高齡人口撫養負擔引起的財政支出劇增兩方面。
隨著韓國逐漸步入“超高齡社會”,超高齡人口的醫療救助費勢必會繼續加重公共財政的負擔。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定會擠占一部分用于創新發展的支出,阻礙整體經濟的發展。
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社會活力下降、經濟活動人口減少、經濟發展勢頭萎縮、國家財政支出增加等問題也會變得嚴重,圍繞資源分配問題的代際矛盾也會激化,進一步威脅韓國的創新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韓國學界近年來也開始從老齡化形態變化的波及效果對老齡化的積極影響進行了探討。韓國開發研究院認為,經濟主體的年齡對勞動生產率及創新過程中的作用會產生正面影響。人口健康的改善從整體上與生產效率成正相關的關系,從長期來看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同時,預期壽命的延長也將有助于增加退休前的預備儲蓄,因此可以預測退休后的消費也會增加。
老齡化帶來的另一個積極影響是,能夠通過代際融合,促進包括創新創業在內的個人經驗的傳遞和共享,起到某種無形生產要素作用的積極效果。
四、阻礙與希望同在
面臨老齡化現象如此罕見地快速發展,韓國也相繼推出了包括提高生育率、完善養老體系、鼓勵老齡人口創新就業及養老福利政策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應對持續低迷的生育率方面,加大生育獎勵。韓國政府從2006年開始到2020年,關于鼓勵生育相關的支出就達200萬億韓元,政策有將近170個。
在靈活化勞動力市場及擴大老齡層工作崗位方面,加大立法力度,設立專職機構。1999年至今,韓國政府相繼頒布了《高齡者雇傭促進法》《雇傭上禁止年齡歧視及老年人雇傭促進法》《高齡者雇傭環境改善資金融資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用以鼓勵老齡人口積極參與社會勞動。
在財政補貼方面,每年都在逐步提高福利比例。今年三月發布的《2021年度中央行政部門及地方自治團體低生育·高齡社會實施計劃》顯示,韓國政府將投入約為4.4萬億韓元的財政預算用以支持包括老齡人口再就業及創新創業。
事實上,韓國目前實施的提高出生率、增加女性及青年等代替勞動力供給等現有解決方式看似妥當,但并不足以完全抵消老齡化對韓國經濟增長及創新發展的阻礙。一方面,提高出生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當前老齡化問題。另一方面,由于韓國人口結構的嚴重不均衡,很難挽回經濟上的頹勢,對于創新發展也并無較大促進作用。
老齡化時代下,年輕人在勞動力中所占的比例不斷減少,這將導致新技術的開發者和適配者越來越少,也就意味著年輕技術工人短缺的國家在創新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道路上將會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
五、對于中國的借鑒
通過分析韓國目前低生育率和深度老齡化的現狀及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的效果,作為處于老齡化趨勢中的我國來說,一方面需要積極應對勞動力供給數量減少、養老負擔增加及公共供給壓力加劇帶來的沖擊,另一方面更要努力把握危機中的機遇。
首先,要賦予老齡一代作為創新參與者的作用和機會,將老齡化的波及效果朝積極的方向引導。
韓國雇傭勞動部于2019年實施了“高齡者人才銀行”項目,通過政府指定非盈利法人或公益團體為待業高齡人員進行職業咨詢和退休人員再就業咨詢。同時,在建立高技術高齡人才庫的基礎上,還對求職登記者中有明確創新創業需求的人配套了針對性的技術培訓。
我國老齡勞動市場的參與者們的教育水平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且隨著老齡人口創新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將大大改變未來老齡勞動市場的形態。因此要在擺脫單純的贍養對象或剩余人口的認識前提下,制定便利的65歲以上人口社會參與制度。
在禁止勞動力市場歧視年齡的同時,為防止年齡成為決定雇用的標準,可將老齡一代設定為新的生命階段,并設立專門的老齡創新人才機構,幫助老齡人口在參與社會創新和經濟增長中帶來生產性貢獻等方面提供支持。
其次,要進行包括能夠提高老齡人口勞動生產率的教育及訓練體系在內的綜合性、多元化的政策性努力。
韓國3月頒布的《2021年度中央行政部門及地方自治團體低生育·高齡社會實施計劃》中明確指出,將根據生命周期來實施提高全體一代生活質量的政策,為兒童期(教育)、青年期(求職、資產形成、創新創業)及新中年期(再就業、終身教育、高齡創業)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財政及配套支持。
對于我國而言,通過創造制度環境,設定靈活的勞動市場環境,將職業培訓體系與終身教育體系結合起來,探索新的終身創新教育培訓模式,不僅能為老齡一代嘗試經歷社會角色轉換、進行自我創新實踐及共享自身社會經驗等方面給予實質性幫助,也能為55歲以上的壯年層在勞動市場上產出創新成果給予更為有效的支持。
最后,要在制定老齡人口福利政策或擴大便利設施的同時,積極探索“銀發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
面對規模巨大的“銀發市場”,需要在了解老齡層具體需求的前提下制定發展策略才能準確把握機會。從2003年起,韓國各高校就陸續開設了“銀發產業”相關專業,開設多項實用性課程。不僅為老齡化社會下韓國年輕人更好地參與順應產業發展的創新行為提供了更為專業的指導和幫助,也為“銀發產業”相關企業的輸送了大量人才。
根據社會救助體系理論,為老齡人口提供的援助一般分為工具型援助、情緒型援助和信息型援助。三種援助類型也構成了我國當前包括預防醫療、社交娛樂及養老服務等在內的“銀色產業”的主要發展領域。一方面,要設計更為成熟的監管體系和征信體系,促進預防醫療及養老機構的規范化管理,推動針對老齡人口的媒體產業創新發展,關注消除老齡層隔代及內部信息差距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制定更為針對性的培訓體系以輸送專業的產業人才,布局多元化產業鏈,鼓勵創新型運作模式。
*本文原標題《老齡化社會下的創新,我們準備好了嗎?——基于韓國深度老齡化的現狀分析與啟示》,內容有刪減。作者為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文藝璇。
編輯:陳瑾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作者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或發表。欲轉載文章,請您聯絡cistds@cistds.org.cn。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請自覺遵守我們的轉載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創版權,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如發現有未經允許或不合要求的轉載,我們將立即舉報,并要求您刪除文章。原創之路不易,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