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講話回顧了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對科技事業的高度重視,總結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新的歷史性成就,分析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演化趨勢,明確了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重點任務,對我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出思想性、前瞻性和指導性意見。
北京作為我國科技創新資源最為集聚的地區,理應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科技強國建設中做出更大貢獻。
一、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北京支撐科技強國建設成效顯著
回顧“十三五”,北京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
“支撐服務”
一是支撐服務國家創新戰略布局和能力顯著提升,在量子、腦科學、人工智能、應用數學等領域,北京市先后建設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布局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20個左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2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8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
“改革攻堅”
二是改革攻堅創新發展顯著提升,北京先后出臺“科創30條”、《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等重磅政策措施,不斷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工作的針對性,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為創新創業松綁加力。
“創新引領”
三是創新引領對京津冀及全國輻射帶動效應顯著提升,北京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獎獎項占全國30%左右,涌現出馬約拉納任意子、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天機芯、量子直接通信樣機等一批世界級重大原創成果。
“科技成果”
四是科技成果產出眾多,不斷提升我國科技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北京連續2年被英國《自然》雜志評為全球科研產出第一的城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子午工程、鳳凰工程等累計1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京投入運行或正在建設,標志性重大原創成果不斷涌現。
二、面向新發展格局,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入新的征程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科技創新成為了國際戰略博弈最重要的戰場。新發展格局下,黨中央賦予北京新的使命,肩負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責任。
“近期目標”
從近期來看,北京要進一步提升以國家實驗室為戰略引領,新型研發機構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合理布局并形成良性互動的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力爭在多個領域實現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保障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中期目標”
從中期來看,北京要進一步發揮人才、制度和領域優勢,抓住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發展機遇,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科學、腦科學、生命科學、未來新能源等未來技術和產業領域構筑新發展優勢,力爭引領全球發展態勢。
“遠期目標”
從遠期來看,北京要以打造世界科學中心和全球原始創新策源地為目標,形成能夠不斷產生科學新發現的科學文化、精神、制度,成為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極點,引領世界前瞻性原創理論和科技成果。
整體而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北京需要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加強戰略必爭領域系統性創新,促進基礎研究和產業創新融合,彎道超車布局新賽道,再造新經濟制度優勢,釋放區域協同創新潛力,全面構建開放創新生態,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為我國進入全球創新第一方陣貢獻核心力量。
*本文作者劉楊,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總監。
編輯:陳瑾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作者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或發表。欲轉載文章,請您聯絡cistds@cistds.org.cn。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請自覺遵守我們的轉載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創版權,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如發現有未經允許或不合要求的轉載,我們將立即舉報,并要求您刪除文章。原創之路不易,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