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梳理總結了中關村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主要做法及成效。以“1+6”、“新四條”、“新新四條”為代表的中關村系列先行先試政策不斷深化,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在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改革、工商管理、食品藥品監管及產業發展等領域取得了新突破,進一步打通了科技經濟價值鏈,加速了創新資源的集聚,產生了融合創新效應。同時,對中關村繼續發揮好改革“試驗田”功能,提出了積極開展新一輪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開展科技創新體制改革試點、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政府監管服務改革試點、構建跨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等建議。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簡稱“中關村示范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起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科技園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的發展始終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國務院先后8次對中關村的發展做出重要決策和部署,推動中關村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成為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改革試驗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承擔起先行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經濟競爭、引領全國創新發展的重大使命。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中關村示范區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時強調,中關村作為我國第一個高新區,在國家科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面向未來,中關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近年來,中關村示范區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堅持全面創新改革,不斷強化政策先行先試力度,積極探索科技創新改革新路徑,不斷取得新突破。
???????????????????????????????????????????????????????????????????????????????????????????????????????????????????????????????????????????????????????????????????????????????????????????? 編輯:楊爽
注:刊載于《2016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更多信息請聯系cistds@cistd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