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介紹測算科技進步速度、貢獻率及相關指標方法的基礎上,對2006-2013年北京地區資本、勞動和科技創新影響經濟增長速度,以及科技進步貢獻額、科技進步貢獻率及相關指標進行了測算,并與全國水平和主要沿海發達地區進行了比較分析。從測算數據看,北京地區的科技進步貢獻額保持著一定規模的增長,在“十二五”期間,平均每年科技創新對GDP增長量的貢獻達到500億元以上,較“十一五”期間每年對GDP增長量的貢獻多出100億元。與此同時,反映經濟發展質量的綜合要素生產率水平也較為穩定,大致保持在資本和勞動等要素投入增長1%時,GDP增長5%。科技進步貢獻率則達到60.11%,居全國第1位。北京在創新人力資源、研發投入強度、知識產出水平以及科技合作與交流等諸多方面在全國處于領先。北京的經濟增長已擺脫主要依靠投資單純追求GDP增速的發展理念,轉而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來實現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
自美國經濟學家索洛(Solow)在技術進步貢獻率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測度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就成為了一個持續不衰的研究課題。2006年,技術進步貢獻率指標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簡稱《規劃》)中的發展目標,這對全面落實科技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十二五”以來,北京經濟社會取得了顯著進步,是全國經濟總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地區生產總值(GDP)已經接近2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9.3萬元,超過上海列全國第二位。特別可喜的是,在經濟增長量中,北京重創新、調結構、抓質量、促效率,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2013年,北京市科委委托第三方咨詢機構北京立言創新科技咨詢中心,聘請科技部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師范大學等多個單位的專家學者組成課題組,對北京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展開系統研究,對科技進步貢獻率及相關指標進行了測算,并與全國和主要沿海發達地區進行了比較分析。通過定量化分析,進一步了解科技創新對首都經濟社發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而為下一步加快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 編輯:楊爽
注:刊載于《2014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更多信息請聯系cistds@cistd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