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3年2月12日,“2023首科新年論壇——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創新模式”在京成功舉辦。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發布年度品牌研究成果——《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2)》。
2022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及排名?
? ? ?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杭州市、南京市、蘇州市、武漢市、天津市、西安市、合肥市、長沙市、成都市、珠海市、常州市、東莞市、無錫市、濟南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北京連續多年保持第1;上海首次超越深圳,躋身全國第2;重慶市首次進入20強;東莞市和濟南市重返20強。
從地級市排名看,2022年,中國地級市科技創新發展總指數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蘇州市、珠海市、常州市、東莞市、無錫市、佛山市、舟山市、嘉興市、湖州市、蕪湖市、南通市、鎮江市、麗水市、紹興市、揚州市、惠州市、溫州市、威海市、綿陽市和東營市。其中,蘇州市連續多年保持地級市排名第1。
?
36個省會與副省級城市的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偏高,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漢市、天津市、西安市和合肥市。此外,9個城市排名進入全國前10,28個城市排名進入全國前50,西寧市排名相對靠后,未進入全國前100名。
?
報告對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總指數排名前50名城市的2021-2022年排名變化進行對比,發現城市排名整體相對穩定,排名波動超過20個位次的城市僅有4個。其中,排名躍遷較大的城市由高到低依次為拉薩市、麗水市、舟山市、東營市、呼和浩特市、馬鞍山市、綿陽市、太原市、長春市和威海市,上述城市躍遷位次均超過10位。與此同時,大連市、昆明市、揚州市、廈門市、寧波市、溫州市、鄭州市、徐州市、珠海市和嘉興市等10個城市科技創新指數得分排名出現下滑,但8個城市下滑在10個位次以內。
?
2022年,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南京市、廣州市、杭州市、武漢市、蘇州市、西安市、珠海市、成都市、合肥市、天津市、無錫市、青島市、常州市、長沙市等17座城市依然占據前20強,整體波動相對平穩。東莞、濟南重返20強,重慶首次躋身前20強,重慶排名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創新資源和創新環境指標排名上升。廈門市、寧波市和鄭州市3座城市跌出前20名。廈門市、寧波市跌出20強的主要原因是創新資源指標排名有所下降,如萬名從業人口中科學技術人員數、地方財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財政支出比重等指標得分明顯下降。鄭州跌出20強的原因是創新環境排名有所下降,例如平均融資披露金額、人均地方財政教育支出等指標排名出現下降。
?
按照人口規模,中國城市可以劃分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中等城市、Ⅰ型小城市和Ⅱ型小城市7種類型。報告顯示,超大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顯著領先于其他規模類型城市。
?
從9個國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來看,由高到低依次為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武漢市、天津市、西安市、成都市、重慶市和鄭州市。9個國家中心城市的總指數均值為0.3971,為全國均值的2.7倍,除鄭州市以外,其余8個國家中心城市均排名全國前20,說明國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科技創新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
國家中心城市排名波動相對穩定,部分城市穩中有進,鄭州市排名下滑較多,由第18名下降到第23名。
?
“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是“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推進廣闊跨區域合作的重要載體和行動者,包括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10個城市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16個城市。2022年,26個節點城市均值為0.2654,高于全國均值0.1454,整體創新實力較強。除西寧市、三亞市和湛江市外,其余的節點城市總指數得分均高于2022年全國均值。
?
報告按31省區(市)、7大區域和19個城市群對城市進行歸類分析。
?
從省區(市)排名來看,2022年,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5的省區(市)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和江蘇。從地理區位看,省區(市)的科技創新水平整體呈現“東南強、西北弱”的特征。
?
2022年,19個城市群總指數均值為0.3064。其中,珠三角城市群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具有領先優勢,總指數得分為0.8143;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緊隨其后,總指數得分分別為0.6599、0.5453。
?
思考與建議
?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思路,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城市應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創新模式,意義更加重大。當前,中國各城市科技創新實力差距較大,創新資源配置和要素布局存在較大優化空間,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化改革,打破資源流動鴻溝,充分激發市場動力,真正釋放創新要素活力。此外,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創新挑戰,中國城市科技創新必須堅持“走出去”,加強與世界主要創新城市的鏈接,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探索形成后疫情時代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模式。最后,人是創新之本,城市科技創新要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建設人才友好型的創新城市。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自2017年首次發布以來,已連續發布6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報告構建了“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指標體系,以中國28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為樣本,從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創新績效等4個維度,全景式地揭示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水平和主要特征,挖掘城市科技創新規律,并提出推動城市科技創新發展的思路和建議。
編輯:陳瑾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作者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或發表。欲轉載文章,請您聯絡cistds@cistds.org.cn。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請自覺遵守我們的轉載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創版權,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如發現有未經允許或不合要求的轉載,我們將立即舉報,并要求您刪除文章。原創之路不易,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