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3日,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城市綠色發展科技戰略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亞太綠色發展中心和北師大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首科遠望論壇第三次會議,在北京遠望樓賓館成功召開。
本次會議邀請到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亞洲競爭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楊沐教授,為論壇做關于“新加坡的財稅政策和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的主題演講。
?
楊沐教授首先從新加坡近四十年來的發展變化、新加坡經濟特點、新加坡經濟發展水平與GDP構成的歷史變化等角度介紹了新加坡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概況,進而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新加坡經濟發展戰略與其所獨有的工業化過程,并以時間為脈絡介紹了新加坡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下的產業升級過程。隨即,楊沐教授結合當前新加坡所面臨的危機,引出新加坡的財政稅收政策。從財政支出在GDP中占比、財政支出項目、社會保障制度、財政平衡盈余等方面介紹了新加坡財政政策的特點;又從稅制結構,政策制定,征管機構及主要新加坡稅種(所得稅、增值稅)與國際同類國家的比較等角度,分析了新加坡稅收政策的主要特點。此后,楊沐教授詳細介紹了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政聯公司、淡馬錫運營模式及其發展沿革,并以此為基礎深入分析了新加坡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又以勝科工業和制藥業為例,舉例講述了新加坡淡聯企業及政府利用財政政策扶持新興產業的典型案例。整場講座內容豐富,講演精彩,楊沐教授用翔實的數據,深入的分析和鮮明的觀點,使與會者對新加坡的經濟社會有了新的認識與不同感受。
在隨后的評論與交流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教授認為:楊沐教授今天的講座,對當前思考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在招商引資、構建地區區位優勢等方面多有相似。新加坡作為城市型國家,是將市場與政府兩者較好結合的成功典范,也是在華人經濟圈中,能將兩者結合的難得范例。新加坡將英國式自由競爭的市場基礎與中國式強政府的治理方式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套經濟發展的奇跡,也提供一套政治治理的經驗,對幫助中國尋找新的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先導和鼓舞作用。科技部發展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元教授認為:楊沐教授今天所介紹的新加坡經濟發展經驗對我國很有借鑒性和啟發性,特別是在政府該如何干預經濟方面。政府發揮作用未必是通過直接投資和行政干預的手段,而是通過不同的介質來發揮政府作用,新加坡的政聯公司等就是政府通過轉變公司運作方式,將市場因素發揮出來干預經濟。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體辦公室顏振軍副主任認為:楊沐教授今天講座所提到的政府對國企的管理很有代表性。新加坡經驗即政府不應把目標和作為直接統一起來,而是應創造一些條件,讓機構和企業自發的行動起來。財政部綜合司經濟預測處馬栓友處長表示:新加坡的財稅政策跟中國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具體不同可概括為六個方面:一是新加坡財政支出占GDP比重較低,屬于“小政府”財政;二是新加坡沒有福利包袱;三是稅收政策簡明,且以直接稅為主;四是招商引資更加規范,并成立經濟發展局專屬負責;五是政府關聯企業、政府投資公司的管理模式獨特;六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合理,政府在市場中的作用恰到好處。北京市市科委科技宣傳與軟科學處調研員張星認為:新加坡可以作為華人圈即香港、臺灣之后,國人走向世界的第三座橋梁。在政府的治理方面獨樹一幟,也是西方文明制度,與東方文化傳統基點結合的典范。
編輯:楊爽